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今日关注】投诉黑渣场 为何遭遇“两幅面孔”?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根据《重庆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倾倒、抛撒、堆放建筑垃圾。可是在荣昌区昌州街道,有两个黑渣场已经存在两年以上,渣车长期到这里倾倒垃圾。面对这样的情况,当地城管部门却表示,取证困难,难以处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来看记者的调查。

这里是荣昌区昌州街道红岩坪村,几乎每天都有车辆在这片空地上倾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由于数量较多,现场还有工作人员对各种垃圾进行分拣和焚烧。

市民:“车子进去了,发动起了,就是里面的人,铲车启动了,铲车又去掩盖了。”

现场工作人员:“那边是学校拉起来,拉到这边来的。”

据了解,这块空地是西南大学荣昌校区2023年征用的。由于暂时没有开发建设,之前便委托当地一名村民进行看护,但这位村民却擅自同意一些运渣车辆在这里倾倒各种垃圾。而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对这一情况并不知情。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办公室主任杨德生:“我们校区的垃圾都是拉到垃圾站,不可能倒到我们的校区。”

另一个黑渣场位于昌州街道杜家坝社区,在废弃的新兴建材厂里面,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其中还混有不少白色垃圾。

市民:“那些搞装修的渣渣,烦得很倒起,没人管,这个厂一搬走过后一直都倒。”

居民们说,新兴建材厂2022年搬走后,这里就变成了眼前的模样。虽然大家多次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在居民们看来,要解决此事,其实并不困难。

市民:“当地政府在门口安装一个监控,在那里监视起,放几个墩子,挡车的墩子,小电瓶车能过就可以。”

这两处黑渣场已经存在两年多时间,为什么一直没有人管呢?记者以居民身份,首先向红岩坪村和杜家坝社区反映了情况。

荣昌区昌州街道杜家坝社区工作人员:“很多人来倒建渣吗?”

记者:“嗯,很多。”

荣昌区昌州街道杜家坝社区工作人员:“打110,第一马上把他逮到,第二马上打110。”

荣昌区昌州街道红岩坪村工作人员:“比如说他烧的时候,你们就把视频录起,把人逮住。”

记者:“我们不可能去逮人。”

荣昌区昌州街道红岩坪村工作人员:“你们只有把证据固定好,我们就给街道那边反映,街道那边来处罚。”

社区要求居民自己取证,甚至把违法者抓住,这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未免难度太大。2022年,荣昌区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建筑垃圾倾倒、运输、中转等处置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区城市管理局应加大建筑垃圾管理日常巡查力度和范围,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可面对居民反映的情况,昌州街道和荣昌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容环卫大队都表示,执法很困难,最好居民能够“自己取证”。

荣昌区昌州街道城市管理岗工作人员:“你们最好是现场把他抓住,有车牌号码,城管局他们那边执法支队,可以找到这个人来处罚他。”

记者:“我们逮住了人才可以?”

工作人员:“嗯,你最好逮住他,当然我们可以去看,我们看了也起不到作用。”

荣昌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容环卫大队大队长唐由维:“拍一下他们的车牌号,你们发现了有几车了,赶紧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立刻跑过来,只有这样,不然没有办法。”

既然取证很困难,能不能采取一些“技防”的方式呢?比如安装监控、设置阻车桩等等。对此,市容环卫大队的这位负责人还是表示,这些措施难以施行。

记者:“我们就是建议你们在门口安个摄像头。”

荣昌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容环卫大队大队长唐由维:“没有摄像头,城管局没有这个东西,要联网的嘛,没有这么简单。”

记者:“做两个石墩子,只准小车进去不准大车进去行不行?”

唐由维:“如果要搞最好是村社出面看可以不,其他哪个部门敢来设那个东西。”

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两个黑渣场真的就无法治理了吗?随后,记者又表明身份,采访了市容环卫大队唐由维队长,可这次,唐队长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荣昌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容环卫大队大队长唐由维:“(西南大学这边)安一个监控,加强日常管理,后期对这个乱倒的行为,进行一个加强监管。杜家坝这个的话,我们最近准备通过安监控来处理,我们那个设备就连不起网,相当于定期去取数据这种,进行一个监管,至少说我们安了个监控,对这个违法行为有一个威慑作用。”

面对居民反映的问题,不是主动作为,而是强调困难;面对记者的采访,困难立马消失,措施随即启动。同一件事,态度却迥然不同。这样的工作作风,非法倾倒、堆放建筑垃圾长时间得逞,也就不足为怪了。整治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确实存在违法行为隐蔽性强、查处成本高、执行难度大等情况,但有困难恰恰不能回避、躺平,而应该是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希望荣昌相关各方能及时行动,拿出措施,别让乱倒垃圾的行为,真的成了无解难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