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 巴渝资讯 > 正文

调查研究“惠民有感” 重庆人社发布十大创新实践典型案例

6月28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交流会,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该局各调查研究组的负责人晒出前一阶段调研情况,“惠民有感”成为会议高频词,贯穿始终。同时,会议现场发布了十大创新实践典型案例,与就业、人才、社保等惠民实事息息相关。

十大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发布

据悉,为扎实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市人力社保局开展了主题教育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推荐评选,全局各处室(单位)积极参与,挖掘典型案例37个,其中就业板块6个、社保板块13个、人才板块9个、劳动关系板块5个、公共服务板块4个。经推荐评选,当天的交流会上发布了创新实践典型案例10项。

其中,“三单联动”助推社保补贴精准高效直达案例,通过全量收集问题清单、精准列出制度清单、及时推送问答清单,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惠企稳岗扩就业效用。今年以来,全市落实社保补贴1.86亿元,惠及1646家企业、2.65万人。

建设全市人力社保系统“惠民有感”工作体系案例,则迭代推出暖心惠民举措,构建“1411”工作体系。此外,还发布了“构建人社合作‘双核联动、双圈互动’新格局”“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数字化‘一件事’服务”“三项措施构建‘安薪乐业’工资保障体系”“升级打造‘乐享退休’服务模式”“推进人才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渝薪无忧’欠薪综合治理体系”“提速人社数字化改革 推出首批智慧应用场景”“打造数字技术工程师 培育全周期全流程服务品牌”等创新典型案例,涉及就业、社保、人才、劳动关系等多个领域。

建设“惠民有感”工作体系

“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要把群众所需作为第一信号。”“要做到惠民有感,就要带着情怀为老百姓服务,设身处地的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来想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发言中,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不断提到“群众”“惠民有感”。

如何建设“惠民有感”工作体系?黎勇表示,将健全人社领域为民办实事工作机制,推动建立“1411”惠民有感工作体系。什么是“1411”?即“一套群众需求采集响应机制、四项惠民有感重点领域、一套惠民措施监督落实机制、一个惠民有感数字技术支撑应用场景体系”。

黎勇说,持续深化人社业务一体化发展思路,着力打造“152”数字人社体系,即“打造1个‘数字人社大脑’;丰富就业、社保、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5大领域应用;构建决策、监管2大体系”。同时,要全面推进服务流程再造,加快形成业务事项“一张网”,最大化精简服务流程,推动服务时限、申请材料双减少,推出更多“多跨协同”的应用场景。此外,要兼顾人社服务数字化与服务对象老龄化,推动更多服务下沉,全面提升人社服务的适老化和无障碍服务水平,变“数字鸿沟”为“数字红利”。

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最核心的就是要实现‘惠民有感’,最关键的就是要推进改革落地。”交流会上,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杨松则聚焦问题差距,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出对策建议,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提档升级。

他表示,将依托“数字人社”建设,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探索推动更多的政策实现“免申即享”,推进“清减压”改革成效落地;聚焦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领域,探索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实现集成办理、打包服务;持续深化人力社保领域“证照分离”改革,探索更多的人力社保领域涉企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

建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件事”服务平台

“事业单位量大面广、人员众多,情况千差万别,必须深入调研,才能精准施策。”交流会中,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分享了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件事”改革调研中的情况。

在今年4至6月的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抓好数字建设是关键一步,通过数字赋能,再造业务流程、连通信息孤岛,实现由‘人工管理’向‘智能服务’转变,才能有效提升人事管理整体智治水平。”

谢辛表示,接下来,将聚焦职业生涯“全周期”,建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一件事”服务平台,实现“三统一”;构建业务应用“全链条”,实现“五联动”;强化人事监督“全流程”,实现“三实时”;围绕人事政策“全方位”,实现“三聚焦”,多维发力构建“渝快人事”,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截至目前,市人力社保局完成调研报告67篇、形成正面典型案例37个、成果转化清单112个。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表示,要积极推动调研成果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转化应用,打造彰显特色、放大优势的有形载体和有效抓手,争取建立一批工作机制、完善一批政策举措、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办理一批民生实事、推广一批创新案例,真正形成具有人社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  作者:高超   作者单位: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

(  责任编辑:余韬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