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重庆市荣昌区选派的20支乡村振兴驻镇驻村工作队奔赴农村基层一线 接续奋斗——接过接力棒 续耕田野上的诗和远方

周时学(右一)带领新队员走进花椒基地了解情况。(摄影:郑光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连日来,重庆市荣昌区选派的20支乡村振兴驻镇驻村工作队奔赴农村基层一线,接续奋斗。

5月7日一大早,重庆市荣昌区古昌镇大青杠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周时学就领着新来的队员,来到花椒基地和粮油基地,熟悉村里的产业“家底”,掌握村情民情,帮助新队员尽快理清工作思路、进入角色。

“周书记,你没走啊?”

“不走了,还在这里接着干。”

“真是太好了!”

“咱们一起好好干,把村里的产业做起来。”

花椒地里,村民杨盛华远远见到周时学,便停下手里的活,笑嘻嘻地聊开了。谈话间,周时学带着新队员走进花椒地,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产业情况,“这些花椒今年第一次挂果,亩产400多斤,每亩地收入2000余元。达到丰产后,每亩收入可达10000余元。”

村里有如今的发展,周时学下了大力气。周时学是重庆市荣昌区检察院一名司法警察,于2019年选派到大青杠村任第一书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这几年,在他的带领下,大青杠村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建成600亩花椒基地和100亩粮油基地,帮助村民们摘掉“贫困帽”。在助力脱贫攻坚后,55岁的周时学又接过嘱托和希望,主动选择留任,为乡村振兴继续出力。

“我在这里已经干了两年,对全村情况了解、产业规划清楚。这次留下来继续干,就是想把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周时学语言朴实,但掷地有声。

此次,除了选择留任的“周时学们”,乡村振兴工作队中还增添了许多“新面孔”。当天,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驻镇工作队队长帅玉龙走访黄海食品厂,了解粉条产业发展情况;河包镇经堂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钟书,带领队员深入现代化兔场了解肉兔产业发展前景;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代兴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胡吉英,全面梳理土鸡、山羊等生态养殖产业……没有喘口气、歇歇脚,刚驻镇驻村,大家就在各自的岗位上忙活了起来。

据了解,为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重庆市荣昌区选派55名工作人员,组成20个工作队,到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2个市级脱贫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目前,所有工作队已全部到任,并完成工作交接。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村(社区),开展调查研究,熟悉村情民情,理清工作思路,科学定制规划,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重庆市荣昌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  作者:郑光慧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余韬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