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实力“宠粉”现场体验文物修复 三峡博物馆近千件文物等你来耍

4月22日,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幕。展览以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程为背景,以三峡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为展示对象,通过“三峡文物大考古”“能工巧匠修文物”“有效利用活起来”三大部分内容,结合文物保护领域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技术,向观众科普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手段,阐释三峡文化重要价值、保护利用理念。

12345555.png

漆木保护可视化平台。杨雨实 摄

微信图片_20240422203248.jpg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文物霉变动态展示屏。杨雨实 摄

“我把空气温度、湿度以及真菌的孢子浓度提高,大家可以看到文物的霉变就发生了。”工作人员在展览现场正在操作文物霉变动态展示屏……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三个指标不断升高,展示屏内的虚拟字画上长满了霉菌。

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有高科技的赋能,还有让游客近距离体验文物修复过程的“宠客妙招”。

微信图片_20240422203344.jpg

文物修复师在修复文物。杨雨实 摄

展厅内,文物保护与考古部的文物修复师赵晓宇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复云阳丝栗包墓群出土的距今2000多年的文物——一个古代女性装首饰用的漆盒。“它木质的本体已经跟土和银饰融在一起,属于比较难清理的一种。”赵晓宇介绍,需要将漆盒上只有零点几个毫米的银饰,从土中一点点剥离出来,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再放回原来的位置,整个修复工作要持续半年以上。

微信图片_20240422203442.jpg

镇馆之宝,鸟形铜尊。杨雨实 摄

据悉,本次展览展出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利用图片80余张、实物或模型19件/套,物理互动体验系统点位7个,视频45套(包含专题片、动画等),数字监测平台/系统点位4个,并在展厅内设置有青铜器、陶瓷器两个全透明修复室,游客可近距离实时观看文物修复的全过程,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文物修复。“我们把文物修复现场搬进文物展厅,是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让公众更直观了解文物修复的技艺和不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部副主任赵雄伟介绍,本次展览还展出有出版物近千本,文创产品近百件,观众可在观展之余将三峡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带回家。

微信图片_20240422203552.jpg

红陶片。杨雨实 摄

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约1200平方米,展线约360米,展出三峡地区各区县出土文物895件/套(珍贵文物198件/套,其中包括一级文物15件/套),是重庆近年展览文物总数量、珍贵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展品中不乏战国玉具剑、汉“蛮夷邑长”铜印、汉辟邪座羽人青铜连枝灯、东汉辟邪陶摇钱树座、始建国元年铜承水盘等重量级文物,并首次面向观众展出入选202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终评的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漆盘。

此外,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改造升级后的“壮丽三峡”展厅也将焕新亮相。

(  作者:陈卓 杨雨实  )

(  责任编辑:王铎翰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