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全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进行时,作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渝北区公安分局两路派出所始终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落到了实处。
警民鱼水情,最是动人心
“我代表全体员工感谢你们”“我代表全体业主谢谢你们”……2022年9月15日,辖区10余名群众特意来到两路派出所,送上两面锦旗表达感谢。
群众送锦旗 渝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8月,渝航路一巷一小区因修建电梯占用了市政公用用地,引起周边紧邻小区居民不满,导致双方多次发生矛盾冲突。接到求助后,两路派出所所长曾淑俊依托劳模工作室,对居民反映的诉求进行深入走访调查了解,并组织两个小区业主代表4次进行磋商,最终促成该纠纷合法合理解决。
“就如同‘及时雨’,浇灭了我们双方心中的‘怒火’。”修建电梯小区的业主代表杨先生说,8月持续不断的高温让他们面对问题“焦头烂额”,很庆幸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小小派出所,为民大情怀
20天时间不到,7次走访了解信息,4次协商便解决问题,这是两路派出所每月500余起纠纷警情,成功调解98%以上的一个缩影。
两路派出所有36.8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10万余人的实有人口,1.2万余起的年均接处警情,200余起的年均处置群体性事件,10年来98%的成功调解率,10年来无一有效投诉,10年来辖区未发生任何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民转刑”案件。鲜明的数字对比背后,是全体民警辅警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初心的真实写照。
民警开展普法教育 渝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群众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哪里,就要攻坚在哪里,而且要用自己的办法,最有效的“重庆”方式。结合辖区实际,两路派出所成立“曾淑俊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来,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会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骨干民辅警,通过“三治融合”“党建示范”“枫桥经验”“情指一体”等方式创新开展工作,健全完善“1+6+1”工作机制,总结形成“12334”矛盾化解工作法,形成了多警联动、多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体系。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堪称3D魔幻之都,许多建筑是由山建造。两路辖区更是如此,四通八达的现代公路、纵横交错的羊肠小道,老旧小区相互层叠、浑然一体。2022年8月,辖区一学校拟对紧邻居民楼的围墙拆除重建。该小区业主认为,围墙系小区公摊面积归全体居民所有,多次阻挠学校改建工程施工。两路派出所接到求助后,多次组织城建办、校方、居民代表进行磋商调解,最终以改砖砌围墙为花草装饰促成矛盾纠纷成功调解。
守护青少年,助力圆梦路
作为全市基层派出所中为数不多的女性所长之一,曾淑俊深刻理解未能得到母亲正面引导的孩子,普遍有着较为负面的性格特点,或许会因此误入“歧途”,由此引发的家庭小纠纷或成为社会面的大问题。为此,“青少年关爱驿站”应运而生,通过3年打磨,俨然成为两路派出所的“招牌”之一。
民警上门走访 渝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2022年3月,两路派出所在入户工作中发现,辖区罗氏(化姓)姐弟的母亲在其小时候离家出走,父亲也于去年因车祸不幸罹难,如今全由八旬奶奶独自照料,家庭经济和生活非常困难。随后,曾淑俊主动联系街道,向古路镇人民政府负责民政的相关领导反映,最终促成解决了姐弟俩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梗阻问题,并与姐姐所在学校取得联系,成功争取了在校期间的免费午餐。
“3年来,已经有32名“问题青少年”纠正不良行为回归正常生活,这也就意味着至少有32起不可预见的社会矛盾已经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孩子问题是影响家庭和谐的“晴雨表”,矛盾纠纷是影响辖区平安的“导火索”,通过“青少年关爱驿站”的“转换输出”,问题症结皆已化为平安和谐。
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枫桥经验”50多年来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作为服务群众最直接、联系群众最紧密的“一线窗口”,两路派出所奋斗的目标不仅仅是“百日行动”的100天,而是以此为契机,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宽便民利民服务,持续为辖区群众服好务、为社会平安站好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