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打造丘陵山地智慧果园

7月12日,“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记者在这里看到,成片的土地和川东民居错落有致,山坡上一片片柑橘树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

DSC02026.JPG

俯瞰青龙村。高超 摄

“鸡爪地”变“黄金地”

大盛镇青龙村位于御临河边,是典型的丘陵地貌。过去,这里的土地较为分散,面积偏小,且很多地块高低弯曲不规则,这样的“先天条件”导致青龙村耕作条件极差。2017年前,因为农业效益极差,全村50岁以下青壮年90%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全村70%的土地处于撂荒状态,青龙村一度变成“空壳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重中之重。而摆在我们面前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把这些土地有效利用起来。”带着这样的理念,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开始苦思产业大计。2018年,为了能抓住渝北区在统(景)大(盛)路沿线建设柑橘产业带的发展契机,黄志带领大家开始了整村土地宜机化整治,并在其中找到了一条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DSC02021.JPG

青龙村种植的成片果树。高超 摄

经过土地宜机化整治,青龙村可耕种土地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了2350亩,曾经的“鸡爪地”“巴掌田”被改造为现代化高标准农田,这样的“黄金地”也弥补了机械无法耕作的弊端,并且吸引了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为大面积栽种果树提供了契机。

DSC01974.JPG

无人果园管理平台。高超 摄

探索智慧农业 果园“有人”变“无人”

土地宜机化整治的第二年,青龙村因地制宜栽植了大雅、沃柑、血橙等优质晚熟品种。为进一步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青龙村还打造了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无人数字化果园管理平台。平台可开展果树长势AI诊断,实施果树肥水管护、病虫防治、中耕除草等管理措施。在市农科院的支持下,青龙村还搭建了5G基站,三十余台无人除草机、无人植保机等设备与基站连接后,可提前规划好线路,实现无人作业。

“以30亩柑橘地喷洒农药为例,以往6个工人要工作一天,但无人机喷药1小时就可以做完。”大盛镇青龙村第一书记陈明放用一组简单的数据进行了对比。

如今,青龙村种植晚熟柑橘四万余株,行间还套种大豆、荞麦、土豆等特色经济作物一千余亩,改变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产业模式。据统计,通过数字化无人果园建设,可节约用水60%以上,亩均节约化肥使用量10公斤以上,过程管理费用降低50%以上,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80%以上,一级果品率提高40%以上,果园亩均增收达8000元。

DSC02000.JPG

改造后的居民新居。高超 摄

“现在我们的收入高了,还住进了‘别墅’里,生活好安逸嘛!”提到这几年的生活变化,青龙村村民陈大爷笑得合不拢嘴。原来,在宜机化整治土地、开展股份合作的基础上,青龙村将土地经营模式由零散耕种改为集体经营,成立大盛镇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将经果林收益的90%直接分红给农户,剩余的10%归集体;果园行间套种作物收益的100%归村集体,再以户籍股的方式直接分配给农民,既促进了集体和农户增收,也改变了村民“单打独斗”的局面。

如今的大盛镇青龙村,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处处白墙黑瓦、花红柳绿。曾经的“穷村”“空壳村”,一朝蝶变,成为宜居兴业的“重庆市市级生态村”。

(  作者:高超   作者单位: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

(  责任编辑:卢芳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