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大区大县有作为】铜梁:以“巴岳农庄”建设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铜梁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巴岳农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为牵引,推动乡村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取得实效。

在侣俸镇水龙村,巴岳农庄公司今年以来已统一建起上百个温室大棚。外出务工返乡的王勇看好村里的产业发展,承包了20个大棚种植小番茄,只要有收益,就可以参与分红。

铜梁区侣俸镇水龙村村民王勇说:“如果让我自己投资来建这个大棚,开始肯定我还有点怕,会不会有收益?现在他们把基础设施搞好了,销售大家也统一销售,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等到销售完了,我提总产值的20%提成。”

重庆龙裕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朝芳介绍,目前,侣俸巴岳农庄公司共归集侣俸镇土地8768亩,2024年支付村集体保底分红570万元,带动附近村民就业1000余人,人均月增收超15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达100万元。

据介绍,“巴岳农庄”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搭建股权平台,组建运营公司,将土地、种子、技术、农资、品牌、销售统一起来,种养环节按统一的生产标准交由农户、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负责,形成“大基地、小单元”的经营模式。在围龙镇龙湖村, “巴岳农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不仅壮大了乡村产业, 还有力推动了和美乡村建设。

铜梁区围龙镇龙湖村村民赵登红说:“人居环境搞好了,外立面也搞好了,绿化也搞好了,公路也变通了基本上都入户,企业入驻,项目又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据了解,经过两年多的探索,铜梁区“巴岳农庄”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已由3镇6村扩面至13镇59村,目前,当地已成立10个“巴岳农庄”强村公司,有效归集土地18万亩, 撬动14家市场主体投入资金发展乡村产业,带动50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收益实现“双倍增”。

铜梁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焕兵表示,将从科技投入、人才支撑和制度完善等方面着手,积极稳妥地推进巴岳农庄扩面建设,以改革的思维系统提升乡村产业建设和治理的水平,打造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的铜梁样板。

(重庆广电-第1眼TV特约记者 汪洋 周振宇)

(  责任编辑:杨雨实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