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渝见世界”媒体行】因地制宜 重庆助力尼泊尔农业发展

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尼泊尔南方农业科技园项目,是“点亮未来”中尼政党民生与减贫行动中重要一环。在今年8月正式揭牌后,重庆有序推进项目合作实践,因地制宜助力尼泊尔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城市边缘,就能看到当地蔬菜种植的基本样态——大棚仅承担避雨等基础功能,而山地崎岖,农机使用并不多见。改变这种样态,开展蔬菜(大棚)技术合作,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研究,进行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正是来自重庆的西南大学团队将要完成的工作。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授鲍安红说:“把我们设施农业的先进理念,结合到尼泊尔的当地经济条件,以此通过示范的方式,推动尼泊尔的设施农业的发展。”

据团队介绍,他们将用尼泊尔当地农民承担得起,算得过来账的方式,对蔬菜大棚的材质和功能进行改造。同时,还将着手农机和农艺革新。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陈行政说:“我们要根据他们当地的种植的作物情况,然后提供配套的这个农机装备,同时也会根据他们当地的这个,农艺条件,给他们做一些这种改变,形成一个农机和农艺的结合。”

在尼泊尔的珀勒德布尔市,杂交水稻合作已经展开。合作小组尼方成员苏姆·达可尔提到,作为一个水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0%的农业国,尼泊尔正面临着水稻进口激增的严峻挑战。实现杂交水稻种子本土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也是此次合作关注的重点。

尼泊尔农林大学农林经济系副教授Suman Dhakal说:“重庆优选了37个杂交水稻品种,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适合尼泊尔的、最高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让农户买得起、用得起。”

尼泊尔南方农业科技园项目包括杂交水稻、大棚蔬菜种植、奶水牛和池塘高效养殖四大合作项目,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尼泊尔农林大学共同实施。重庆,正在把中国的先进技术,通过合作实践,最终变成尼泊尔自身农业发展的技术,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重庆广电-第1眼TV特约记者 王艳蕾 任意)

(  责任编辑:杨雨实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