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重庆石柱:富硒天麻成“硒旺”产业

初冬的石柱县洗新乡铜天槽,景色秀丽,层层叠叠的群山,延绵不绝,宛如世外桃源。然而这里高海拔、“原生态”的自然条件,曾是久居大山深处的人们眼里的恶劣环境,人们只想逃离这片土地。2014年,这片大山、这个观念,却因一名山东人的到来而慢慢发生转变。

5V0A6928.JPG

2014年,40多岁的山东日照人李守宝,毅然放弃了北京优渥的工作,在同学的介绍下千里迢迢来到洗新乡,创办了重庆硒旺华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门心思地搞起了天麻种植、加工、销售,这一干就是10年。

“小时候,我因有经常头痛的毛病,与天麻结下了不解之缘。“2014年前,李守宝在北京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收入可观,生活稳定。偶然间,在一次聚会上,听同学说,他的家乡(洗新乡七曜山),生长着一种神奇的中药材乌天麻,富含硒元素,品质一流。

“听到后我就在想,能不能搞成一个天麻产业呢?感觉挺有价值。”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守宝辞职来到石柱县,开启了他的“天麻人生”。

5V0A6902.JPG

拥有专家技术加持,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创业之初的李守宝信心十足。但很快,现实就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实验室的培育,跟这边山里种植还是有区别,包括小气候的差异及种植过程管理等。”李守宝告诉记者,起初的进展并不顺利,遇到了很多困难。

5V0A6908.JPG

开弓没有回头箭,凭借一股敢闯敢拼的闯劲和不服输的韧劲,李守宝和同事一起反复试种、反复调整,最终解决了天麻种植的蜜环菌培育和生产难题,并逐步摸索出蜜环菌培育生产的一套技术规范。而今产品不但受到重庆地区消费者喜爱,还远销云南、贵州等地。

经过几年的摸索,李守宝的天麻种植基地逐渐有了规模,还吸纳了附近200余名乡亲就业,让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如今在家门口实现了务工增收。

5V0A6907.JPG

2020年到2022年,李守宝的天麻产业却迎来了“寒冬”。疫情影响和极端暴雪天气,让他损失很大。新建的生产大棚全部被暴雪摧毁,生产的天麻销售受阻,这让他一度产生想要放弃的想法。

就在李守宝一筹莫展的时候,淄博协作石柱前方工作组在调研中了解到了他的情况。经过多方努力,为其申请了援助资金450万元,用于发展“石柱县天麻产业推广种植项目”“洗新乡天麻产地加工项目”及“洗新乡天麻种源基地建设项目”等,这一举措不仅让企业渡过了难关,还让天麻产业步入深加工的“快车道”。

5V0A6940.JPG

在鲁渝协作的帮扶下,李守宝建起了天麻良种繁育基地、天麻菌种车间、天麻加工车间,开始进行商品天麻种植及推广。“很感谢工作组对企业的扶持,还帮助我们对接销售渠道以及产品宣传。”李守宝激动地说,这一系列举动,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把小天麻培育成大产业的信心。如今,该公司的天麻产业已经辐射洗新、南宾、黄水、龙潭、桥头等乡镇(街道),并向周边区县扩张。

“我们现在新研发的天麻浓缩液也上市了,在产品深加工和提升天麻产品附加值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李守宝谈及下一步发展时说道。

5V0A6905.JPG

培育一个产业很难,关键时候的帮助,不仅是让企业“活”下来,还要给予投资者扎根这里发展计划的信心和底气。

这样的期待是石柱的期待,更是淄博协作石柱前方工作组的初衷和使命。

(  作者:游凤 钟思佳 孙晨 丁稳 编辑 冉沙  )

(  责任编辑:陈卓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