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重庆綦江:插上电商翅膀 土货飞出山

11月8日一大清早,张庆来到村办公室,一边用电脑一边用手机处理这两天的产品订单,忙得不亦乐乎。“这两天卖了不少定制礼盒,很多网友都在等着发货哩!”

张庆(右一)正在打包农产品。(摄影:邓大伟)

张庆(右一)正在打包农产品。(摄影:邓大伟)

张庆是綦江区三角镇红岩村驻村第一书记,也是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负责人。“以前村民都是肩挑背扛到场镇摆摊卖农产品,费事费力还赚不到几个钱。”张庆说,现在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卖得更快,价格更高,销量也更大。

临近年终,腊肉、大米、莲藕、花生等农产品迎来销售旺季。“家人们,我手中的腊肉,用的是我们自己饲养的生猪,采用柴火熏制,肉质紧实,味道巴适……”在“和美红岩”的直播间非常热闹,来自安徽、北京、广东等地的消费者不断下单。一场直播下来,1000余件腊肉等农特产品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打包好的礼盒。(摄影:邓大伟)

打包好的礼盒。(摄影:邓大伟)

“每一笔订单我们都会及时跟进,足量、准时发货,确保产品尽早送达消费者手中。”话语间,张庆熟练地将农产品打包,整齐地放置在一旁等待邮车上门取货。

乘着电商发展的东风,去年7月开始,红岩村在綦江区融媒体中心的支持下,依托“和美红岩”视频号,打造村级直播间,通过直播带货助销农产品,引起不小反响。“村干部、村民都是我们的主播,花生熟了,我们就到地里直播收花生;柑橘熟了,我们就播采摘,接地气的直播方式,很受欢迎,上架的产品很快就能卖完。”张庆说。

据了解,自“和美红岩”视频号开播以来,已经开播超过160场,累计销售腊肉、大米、高山竹笋、大豆等农产品50余吨、近200万元,集体经济收益30多万元。

村级直播间不仅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也成为村上对外宣传推介的平台。“有空的时候,我们会到村里转转,直播推广丹霞地貌、老瀛如来、恐龙足迹化石群等景观,吸引网友来村上打卡,带动旅游发展。”张庆说。现如今,红岩村已经发展了农家乐12家。

这是綦江区以“直播+”为乡村振兴添活力的一个缩影。农村电商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产业发展。近年来,綦江区深耕“新闻+服务”,用好“直播带货”抓手,创新构建起市、区、镇、村四级直播体系,打造川渝黔“云端上的致富车间”,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以融媒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我们把直播间建到乡村,把直播点搬进农家院坝、田间地头,让直播间成为展示乡情、销售土货、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品牌阵地,推动直播间成为群众的致富车间,为乡村振兴贡献媒体力量。”綦江区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以来,綦江区构建起4个层级、21个直播间,培育公益主播500余名,开展公益直播1200余场,推动线上线下销售7000余万元,惠及群众540万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直播百村’为切入点,以‘数字百村’为融合点,以‘企兴百村’为落脚点,探索‘组织+产业+电商+企业+新闻’实践举措,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打造‘云端上的致富车间’,助力乡村‘五大振兴’。”该负责人表示。

(  作者:张静 邓大伟   作者单位: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

(  责任编辑:周思睿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