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綦江区古南街道蟠龙村水之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鱼塘边,工人在该区农业农村委的工作人员指导下,将一尾尾草鱼捉在手中,随着针头刺入草鱼背部,再轻轻一推注射器,便完成了一尾草鱼的疫苗接种工作。
工人正在给草鱼打疫苗。(摄影:赵竹萱)
“本次使用的疫苗采用我国珠江(水产研究)所自主研发的GCHV-892株疫苗,免疫保护率超过90%,能有效预防烂鳃、赤皮,肠炎、出血病,同时防止草鱼细菌性疾病的暴发和蔓延。”据该区农业农村委水产站工作人员刘昊介绍,草鱼养殖面积广,是我国传统的优质养殖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病害较为严重。除病毒性出血病外,还流行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败血症等,苗种期还经常受到车轮虫等寄生虫的侵袭,它们通常交织并发,发病率在40%-50%,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养殖热情。
工人们将草鱼转塘,准备打疫苗。(摄影:赵竹萱)
自去年起,綦江区开始进行草鱼疫苗接种推广工作,已经在数个养殖场进行了疫苗接种,接种草鱼超过5万尾,到目前为止,接种疫苗的草鱼均未出现相关病症,极大提高了草鱼养殖成活率,为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该区还将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争取纳入政府补贴项目,开展疫苗加保险联动机制,并做好宣传,提高养殖户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力争在三年内将草鱼接种率提升到80%。
工人在水中加盐,先进行杀菌再打疫苗。(摄影:赵竹萱)
据了解,綦江区水产养殖以草鱼、鲢鱼、鲤鱼为主,其中草鱼占比超过 40.9%,目前全区鱼类存栏约 500万-900万尾/3200万-4000万斤,平均年出栏/产量 1.4万吨,产值在 2.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接种效果监测数据,优化免疫流程,并探索将疫苗技术纳入本地大宗淡水鱼标准化养殖体系,通过示范推动更多养殖户接受科学免疫理念,实现‘以防代治’的绿色转型。”刘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