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十四五”以来,重庆以精细化治理推动城市更新,用“绣花功夫”破解民生难题,让城市发展不仅有速度更彰显温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清晨,走进位于江北区的江滩公园,碧波荡漾、绿意铺陈,不少市民正沿着江岸慢跑、骑行,享受惬意时光。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石滩,货运码头、餐饮船舶、砂石堆场散布。通过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科学实施生态修复,系统规划休闲设施,江岸美景重回市民怀抱。
江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梅吕介绍:“我们保留了自然的滩涂、河湾,用植被形成的生态缓冲带替代硬质堤岸,选择了耐水淹的乡土植物,同时适当地搭配开花、色叶植物,让江滩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一位市民说:“因为我喜欢跑步锻炼,特别是江风一吹,空气真的很棒。”
一位市民说:“江滩公园这里又干净又漂亮,我的孩子放学了之后,都会来这里骑车,它已经成了我们家的后花园了。”
在城市治理的系统实践中,不仅职能部门精准施策,群众参与也被有效激活。位于高新区白市驿镇的驿路口袋公园是全市首批“金点子”领办项目之一,在居民的深度参与下,这个老旧社区的闲置空间已经悄然蝶变,成为大家休闲健身的新乐园。
“因为原来这一片全部是那些荒草,蚊子多得很,夏天又臭,又没有位置坐。口袋公园给我们修好了过后,现在你看健身器材也有了,哪里出来都可以耍了。”一位市民告诉记者。
主创设计师田清透露,在设计开始之前,他们先跟居民进行了沟通,建设的过程当中,居民们也提供一些自己家种的果树,“对于整个项目后期的运营和维护,其实大家会更有一个参与感和认同感”。
市城市管理局介绍,“十四五”期间,重庆推进城区1506处坡坎崖美化和810处街头绿地提质,新建近600座城市公园以及42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成370多座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并对全市358座老旧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随处可见的绿意空间,扮靓城市颜值,也提升了人居品质。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庆华表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一体推进城市规建运治的协同治理,希望让城市治理更有序、更高效、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