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重庆石柱:手机变“新农具” 山货乘“云”出山

在重庆石柱,一群奔跑在乡村振兴赛道上的“新农人”,用手机当“农具”、直播做“农活”,成功搭建起农产品出山的“云端快车”,他们不仅让大山深处的好物走出了群山,更用这种全新的方式,让沉寂的乡村焕发出蓬勃生机。

28

00后“马二娃”:守根于乡土 筑梦在云端

“收干笋子、收土鸡蛋、收腊肉咯……”清晨,石柱县三河镇三店社区的乡间小路上,00后马向栋骑着满载收纳筐的三轮车缓缓驶过,喇叭里循环播放的吆喝声是他与乡亲们的约定。

11月3日-副本(7)

马向栋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留守儿童,被大家亲切唤作“马二娃”。两年前,他放弃城市工作,背着简单的行囊回到大山,一头扎进农产品收购与直播带货的浪潮里,用年轻人的方式守护乡愁。

11月3日-副本(5)

“婆婆,这点芝麻真的安逸哦,让我拿到直播间里卖。”每当马向栋上门收购,乡亲们的皱纹里都漾着笑意。“二娃很照顾我们,难得把这些山货背上街,一天守到黑也卖不了几个钱。”唐心润婆婆说起他,语气里满是赞许。

11月3日-副本(1)

收购归来,自家小院便是他的“直播间”,一张四方桌、一个手机支架。他仔细地整理着收来的农产品,对着镜头真诚推介:“家人们,这都是从我们村里收来的,散养土鸡下的蛋,个儿虽不大,但是吃得放心!”没有华丽话术,只有朴实讲解,他的真诚打动了无数网友。

11月3日-副本(8)

夜幕降临,与爷爷奶奶一起查看订单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很多人问我为啥回大山,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但这里有更值得做的事,家才是根。”他想陪着爷爷奶奶尽孝,也想将家乡的山货卖到更远的地方。

11月3日-副本(9)

这个年轻的“新农人”,在家乡的绿水青山间,用一部手机连接着乡土与远方,让青春的梦想与乡村变革的脉搏同频共振。

义务主播“周老三”:穿梭于集市 直播暖乡情

每逢石柱县马武镇赶集日,菜市场天不亮就热闹起来了。鲜竹笋、山核桃、辣椒、腊肉......琳琅满目的山货整齐摆放,吆喝声此起彼伏。

人群中,51岁的助农主播周国良最为忙碌。大家都习惯叫他“周老三”,他拿着手机穿梭在摊位间,用镜头将质朴烟火气传递给网友。

29

“家人们,这是刚从山里挖的新鲜竹笋,脆嫩可口……”没有专业团队,没有华丽背景,他却凭真实的集市场景、朴实的产品介绍,吸引大家的关注。他一边帮网友下单,一边协助摊主称重打包,忙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

11月3日-副本(11)

“9把笋子,周老三直播一下就帮我卖完了,真要谢谢他哦!”摊主黄恒连笑着说。

25

更让人动容的是,周国良从不收取佣金,纯属义务帮忙。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石柱人,他坦言,做直播就是想搭建桥梁,帮乡亲们多出一条农产品销路,也让在外的游子吃到家乡味。

11月3日-副本(10)

如今,周国良的直播间越来越热闹,摊位上的乡亲们老远就招手邀他介绍新货,屏幕另一端也有许多老主顾频频回购。

“做直播,说到底靠诚信。”周国良说,网友买得放心、乡亲们卖得安心,这条路才能走远。

这个朴实的石柱汉子,把直播间搬到菜市场,用一部手机搭起家乡农产品与外界的交易平台,助力更多乡亲增收,也解决了在外游子的味觉乡愁。

23

带头人“花生哥”:聚力于兴业 偕行富乡梓

在石柱电商助农队伍中,“花生哥”向学明是当之无愧的带头人。2016年,已是企业高管、月薪过万的他返乡探亲,看到家乡公路通到家门口,优质农产品却销路不畅。心酸之余,他毅然回乡创业,成为石柱首批电商“新农人”之一。

11月3日-副本(18)

创业初期布满荆棘,流量、资金、物流三大难题摆在面前,自己对电商一窍不通,屡屡碰壁,但向学明从未退缩。

“刚开始直播间里冷冷清清,一场下来也卖不到几单。”谈及创业艰辛,向学明毫不讳言。但新兴行业的活力与乡亲们的期盼,给了他持续前行的动力。

11月3日-副本(16)

他跑到电商发达的地方去“取经”,回来挨家挨户走访农户,整合货源,从选品、包装到直播话术,每一个环节精益求精,在一次次摸索中稳步前行。

11月3日-副本(13)

经过多年深耕,向学明先在大歇镇建起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为山货出山筑牢基础。如今,他又牵头打造了石柱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搭建起互助共享平台,无私分享经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电商助农行列。

11月3日-副本(20)

一个个直播间里,镜头聚焦山间好物,话术里满含乡土真诚,已悄然打破产销壁垒,成为联结城乡、助农增收的“云端窗口”。“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能打响石柱农产品品牌。”向学明坚定地说。

截至2024年底,向学明吸引50名青年返乡投身电商,带动2000余户农户参与农产品种植销售,上架200余种石柱农特产品,总销售额突破2亿元。

11月3日-副本(17)

从田间到云端,从一人探路到群贤聚力。马向栋的走村串户、周国良的集市直播、向学明的聚力兴业,共同勾勒出石柱300余名“新农人”的奋进群像。他们带着新理念新技术扎根于乡村,让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在武陵山区的阡陌乡野间,耕耘出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让大山里的诗与远方变成可触摸的幸福。

(  作者:胡倩 陈静 谭艳波 马瑗 刘恒语 编辑 曾意欣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