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石柱县马武镇金鑫社区群合组农户谭定禄家院坝里一片热闹,金钥匙(重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将5只鸵鸟装车回收。看着一只只健壮的鸵鸟被运走,谭定禄算起了经济账:“一只保底收入1000元,5只就是5000元,比养猪轻松还划算!”

据了解,去年10月份以来,石柱县马武镇党委政府构建起“企业+村集体+农户”的代养体系,首批代养60只,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村民负责养殖,并签订每只1000元保底收购协议,如果一只鸵鸟养到200斤以上,则按每斤13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此外,村集体收取每斤0.8元的管理费,彻底解决了农户“缺技术、没销路”的后顾之忧。目前,全镇非洲鸵鸟养殖已覆盖五个村集体,带动23户农户参与,养殖总量达551只。

在石柱县马武镇石流村鸵鸟养殖示范点,三个月大的鸵鸟在栅栏里扑腾着灰白相间的羽翼,细长的脖子灵活地扭动着,时而低头啄食槽中的饲料,时而好奇地伸长脖子打量着围栏外的访客,发出清脆的啾啾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石柱县马武镇石流村党支部副书记余杨说:“我们村里采取‘先示范、后推广’策略,今年村集体建了标准化养殖基地,从选种、饲料配比到日常防疫均严格按照企业标准管理。周边农户看到效益好,都主动来学习,目前已有不少村民加入养殖队伍。”

一人富不算富,带着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虽然鸵鸟代养开始有了不错的收益,但石柱县马武镇党委政府深知,只有将这一模式推广开来,形成产业规模,才能真正带动乡亲们一起发展鸵鸟产业。

家住石柱县马武镇香溪村黄家组的李岁贤也是鸵鸟代养的受益者,他前几年在金钥匙(重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鸵鸟养殖基地一边务工,一边学习鸵鸟技术。“今年,我独立代养了10只鸵鸟。养鸵鸟不愁销路,比种庄稼轻松,风险还小,心里很踏实。”李岁贤笑着说。

石柱县马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一年试点,首批出栏的60只鸵鸟预计可实现收入6万元以上。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发动、技术培训和养殖管理力度,引导更多群众和村集体参与鸵鸟养殖,进一步扩大规模,让鸵鸟产业成为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