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廖雪林。记者 周凯航 摄
11月1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崖柏资源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系统发布重庆在崖柏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开州区作为崖柏的保护和繁育核心区,从科研投入到产业开发,如何保障资金来源?会上开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廖雪林介绍相关情况。
“崖柏从科研保护到产业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为了保障资金的投入可持续、规划落地,建立了‘三大机制’。”廖雪林表示。

2024年4月29日,开州区温泉镇乐园村崖柏繁育科研基地,人工繁育回归野外的崖柏在群山中生长。开州融媒体供图
第一,建立多元投入统筹保障机制,主要稳住资金源头。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多元统筹”资金保障体系:一是精准测算需求。五年计划总投资2.75亿元,重点投入科研攻关、基地建设和产业延伸链条等方向。二是多渠道争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支持,2025年已争取上级投入近3000万元。三是激活市场力量。针对深加工、生态文旅等环节,引导国企与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崖柏保护利用专项基金,吸引生态环保、生物科技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形成“公益+市场”互补投入格局,实现资金与五年规划动态匹配。
第二,建立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提升资金效能。构建了“科研—保护—产业—收益反哺”的闭环管理体系。前期,资金重点投向崖柏种群监测、扩繁技术攻关等基础性工作;中期,支持标准化苗木繁育基地、智能温室建设等设施建设,并着力培育本地技术队伍,降低运营成本;后期,将通过“崖柏+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延伸产业链,并从旅游收益、加工产品收入中按照固定比例提取“生态反哺资金”,重新投入到保护研发,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良性循环,保障各阶段资金支撑与效益转化闭环落实。
第三,建立全方位监督管理机制,守牢资金安全。构建了“审计+纪检+社会”的立体监督体系:一是严格审计监督,将崖柏相关资金纳入年度审计重点,专项核查项目资金使用与绩效完成情况等;二是强化纪检监督,聚焦资金审批、项目招标等关键环节,全方位、全流程监督人财物的运行运转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三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公开资金流向,邀请各位代表、委员和群众参与项目验收,确保资金“看得见、摸得着”。
通过这三大机制,开州既保障了资金投入的“量”,更守住了资金使用的“质”,为未来五年崖柏保护与产业开发落地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