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从重庆出发,问道陆海!西部拥抱世界——途通山海阔

重庆广电-第1眼TV

轻关易道,通商宽农。交通自古被喻为经济“大动脉”,既促进交往通达,也成就沿线的繁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无不如是。以重庆为起点,一条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的交通新干线——西部陆海新通道,纵贯内陆腹地、推动西部“出山入海”。这条开放大通道如何加速延伸?何以高效拓能?围绕发展的主题,2025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系列活动,在渝举行。 “13+2”的沿线朋友圈,与东盟国家外宾,及国内外行业大咖、专家学者等,共赴“陆海之约”。今日聚焦,我们首先从论坛开幕式上的聊天局说起。

今天的开幕式,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信息量很大。发言的嘉宾,其中3位分别来自广西、泰国和土耳其,都是陆海新通道上的关键坐标。还有3位则代表海关、亚洲开发银行和蚂蚁集团,分别在通关、投资和数字金融领域,为新通道赋能。这6位嘉宾的发言,也从不同角度勾勒出新通道的新图景。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阿西夫·赛义德·奇马:

陆海新通道依托铁路海运公路多式联运通达东盟,并进一步延伸至澳大利亚、新西兰、中东及欧洲地区。运输能力不断提升,贸易额也不断增长。

土耳其驻华大使塞尔丘克·于纳尔: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经“中间走廊”的中国土耳其欧洲铁路定期货运班列已经开通,在重庆首发。我们将探索推动在重庆建立“中间走廊”国际采购中心。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

持续提升金融、物流、贸易“三合一”服务能力,与重庆各方伙伴携手并进,让陆海新通道的巨大价值得以更大释放。

开幕式现场特别发布了这样一张中国-老挝-泰国班列全程时刻表。从这张时刻表可以看到,从重庆出发,这趟班列仅用95小时11分钟,也就是不到四天的时间,就能跨越近3000公里,到达泰国罗勇府。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成为现场的重磅发布。一路通,一港荣,一城兴。这条动力澎湃的通道,讲述的不只是关于连接的故事,更是关于未来的故事。

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义真:

我们相信陆海新通道在“十五五”期间,能够实现通道更通畅,运贸更便捷,对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带动更有效。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之前,西部的货物大多采用水运:“一江春水向东流”——由长江东向出海。水运成本低、运量大,但运输时间长。以重庆为起点、南下广西找海,比传统东向出海,时间缩短15到20天。“13+2”的朋友圈逐渐成圈:13+2个省区市先后加入协作共建机制,西部陆海新通道从起初的“一条线”拓展为庞大的“一张网”。目前已辐射中国18省75市163个站点,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81个港口。“集跬步以至千里、汇溪流以成江海”,“朋友圈”不断扩容,协同发展,从量变、可致质变。从这个层面来说,这次论坛不仅是朋友圈的“圆桌会”,更是观察西部“出圈”的新窗口。

不久前,一列满载川渝地区汽车零部件的江铁海联运班列,从重庆鱼嘴站鸣笛启程,经广西钦州港搭乘海船,去往柬埔寨。这条精品线路,再度提升效率7到10天,降低综合物流成本15%–20%。中国西部乃至长江经济带,与东盟的经贸往来,又添一条高效、稳定的物流动脉。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种主要运输方式之一:跨境公路班车也是“量质齐升”。日前,一趟发往越南的班车,满载汽摩产品,从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开出,实现了跨境公路班车“年发运量”一万辆的突破。跨境公路班车“年发运”货物的货值已达14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0%。“创新”是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以贯之的关键词。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断提升质效。今年1-10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货值分别实现27.23万标箱、489.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7%;重庆枢纽通道联运量14.6万标箱,同比增长22%。

以重庆为坐标点,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外延伸——问道陆海,撬动更大的开放版图。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西部陆海新通道“13+2”的合作机制高效运转,仅联席会议,今年就已是第五次召开,从共建模式到协同机制,从通道提质到数字赋能,这条“战略通道”,通达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升级,专项协作机制不断落地,不断地打破壁垒,让西部货品“破壁出圈儿”、走向世界。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区经通道进出口,金额达到6115亿元,增幅19.3%,拉动西部地区外贸增长3.4个百分点。今年,还增设了陆海新通道航商大会,这是中国内陆地区首个航运界的陆海合作平台。现场发布了《陆海新通道航企合作(重庆)倡议》、《陆海新通道合作机会清单》,为陆上贸易新规则探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其说是一条单一的“流量通道”,不如说,它是一条“重塑格局”的脉络。数据显示,重庆经陆海新通道运输的箱量和货值,已从2019年的5.02万标箱、100.4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18万标箱、466.96亿元;通道运输货物品类从2019年的80余种,增加至2024年的1200余种,“品项”达数万个。西部陆海新通道“标箱如织”的背后,更深层的信号是:它打破了“内陆=末梢”的传统地域定位,它让重庆的笔记本电脑、贵州的茶叶、西北的铝材,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涌向全球,也让东盟等国家的商品,快捷进入中国市场。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推动合作与协同发展。

“蜀道三千,峡路一线。”山城重庆,山地丘陵占市域面积90%以上,群山环绕、蜀道崎岖、峡江湍急,却始终拥有登高临远、通江达海的胸怀气魄。主城以西,夹在中梁山和缙云山两条山脉之间的一片平缓槽谷地带,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坐落于此。园区内一派繁忙,龙门吊起降不停、运转货车往来穿梭、各色集装箱层层叠放、火车汽笛声不时响起……正是从这里出发,2017年,第一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一路向南。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四等小站,也已蝶变为铁路一等大站。

硬件上的升级,只是诸多改变的冰山一角。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的,是硬连接加软连接的开放大通道。在长江上游的黄磏港一期码头,多式联运衔接四向通道。这座现代化港口于今年3月投用,以其为门户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正在加速成型。按照目标,到明年4月,黄磏港所在的九龙坡区,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物将达到1万标箱,保税仓货值达到10亿元。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加速释放通道经济的效能。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中国大唐西南首座F级燃机电站最近投产。这也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依托通道布局的一个缩影。

在沿线“13+2”省区市的协同合作下,通道、经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重庆还探索出跨境产业园区合作新机制,从“陆海相连”到创新“陆海贸易规则”,不断破解跨境合作的“系统难题”。

西部陆海新通道,如今已是西部拥抱世界新的代名词之一。对西部来说,它既是宏大叙事,也是鲜活日常,既关乎发展格局,也牵系生活点滴。它的每一次加速,都在为未来注入新的确定性。这条从内陆到前沿的逆袭之路,一路上也无数次回答“何为开放”的时代提问,而答案,永远鲜活、永远五彩斑斓。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吴静 邓静 尹力 丁琳 李艺 李嘉博 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