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近日正式成立。66家企业及机构在重庆携手,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芯”脏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可以视作重庆产业转型的标志性举措。发力汽车芯片,汇聚“芯动力”。今日一起聚焦。
66家企业机构在渝携手
破解“缺芯”难题
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近日成立。联盟由国内66家整车企业、汽车芯片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组成,将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沟通渠道,打通国产汽车芯片上车应用的技术通道和产业通道,创建“立足重庆,服务全国”的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圈。联盟选举赛力斯集团作为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长安汽车、华为技术等6家企业担任副理事长单位,重庆赛宝为秘书长单位。

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理事长、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表示,作为理事长单位,赛力斯肯定会首选联盟成员的芯片用到整车上来,带动重庆芯片在重庆汽车上用起来。
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秘书长、重庆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郭小童透露,将依托联盟的力量,帮助芯片企业走进供应链,实现芯片的技术突破,同时也把市外的一些资源引进到重庆市本地。

汽车芯片已成为汽车“心脏”和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芯片用量为500-700颗/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用量则增加至1600颗/辆,更高级的智能汽车芯片量甚至多达3000颗/辆。而受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芯片产能分配不均等因素影响,芯片供应未能跟上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步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联盟应势而生,联盟核心价值在哪?五大职能:产业对接、技术研讨、交流合作、专业培训和政策建议。通过一条短片,我们进一步了解联盟将在当下和未来发挥的巨大作用。
聚力技术攻坚 打通产业闭环
加速“重庆芯”上车应用
车芯联动、协同发展, 重庆联盟将起到聚力技术攻坚、打通产业闭环、构建开源生态,加速“重庆芯”上车应用等强大作用。联盟将建立覆盖“整车—零部件—芯片—检测认证—研发服务”的全链条协作平台。这意味着重庆本地设计生产的车规级芯片能更直接、快速地对接本地整车企业的需求,缩短认证和导入周期,提升供应链的本地配套率和稳定性。

此外,重庆在功率半导体、驱动芯片等领域已有一定基础。联盟的成立,必将有助于集中资源攻克高算力系统级芯片、汽车通信芯片等更高端的核心产品。与此同时,联盟的成立与重庆正在构建的“车、路、云、网、图”全产业链汽车软件生态相得益彰。我市已汇聚220余家汽车软件企业,推动“星辉计划”开源车用操作系统项目。芯片联盟的成立,也将与重庆软件生态深度融合,促进芯片与操作系统的适配优化,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更坚实、自主的基座支撑。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告诉记者,这是全市首个汽车芯片行业组织,将进一步推动芯片与整车企业技术深度合作、产业高效协同,加速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生态,为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注入新动能。

去年上半年,重庆以121.4万辆汽车产量夺下“中国汽车第一城”桂冠。今年1-7月,重庆汽车产量已超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75.5万辆。整车企业能级实现新的跃升,长安深蓝成为央企新能源销冠;赛力斯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汽车产业突飞猛进的同时,重庆也在加速汽车芯片产业布局。今年7月,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华润封测扩能、东微电子半导体设备西南总部等8个集成电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42.5亿元。这些项目,正是聚焦车规级芯片、功率半导体等研发领域。我市在汽车芯片产业上还有哪些前瞻举措?我们再来关注。

车芯联动 重庆汽车芯片产业接续发力
提升汽车芯片本地配套率。这不仅是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的关键,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命门”所在。
近两年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持续在汽车芯片产业方面发力。位于高新区西永微电园的华润微电子已有近60款车规级功率芯片量产,中国电科集团芯片技术研究院研发的量产驱动芯片,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截至去年底,西永微电园企业已成功开发功率半导体、通信等各类汽车芯片168款;量产供应整车厂芯片83款,进入汽车芯片推荐目录67款,为本地整车厂供应芯片23款。而新成立的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必将进一步衔接政策与市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大加速国产汽车芯片上车的进程。

在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然看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核心就是芯片。66家企业一体化的协同模式,能够高效地进行需求对接、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极大缩短了国产芯片“上车”的验证和导入周期。成立联盟只是第一步,真正要打通“上车”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攻克以下关键环节:一是技术与生态层面,解决“不好用”的问题。建立公共测试认证平台,联盟应牵头建立国家级车规级芯片测试认证中心,打造“芯片-软件-整车”协同生态。二是成本与规模层面,解决“用不起”的问题。发挥“链主”企业作用,给予国产芯片上车的机会。三是标准与信任层面,解决“不敢用”的问题。制定更严格、更贴合实际的“重庆标准”或“联盟标准”,并将其打造成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代名词。总之,联盟的成立,吹响了重庆汽车产业向价值链顶端冲锋的号角,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中,为中国赢得宝贵的话语权。

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联盟的成立,是重庆应对全球汽车产业“缺芯”之痛、谋划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落子”。稳定可靠的“芯”脏,提升了产业链韧性,更有助于重庆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持续跃升,进一步强化重庆在全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未来,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