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 重庆多翼展翅蓄势腾飞

2025年,被称为“低空经济规模化落地元年”。最近,低空经济发展,再迎重磅政策加码。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点名将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纳入其中,为低空经济企业进一步打通“成长”通道。当“空中疆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试验场”,全国各地都在瞄准低空发力。重庆的低空经济又将“飞”向何方?今日聚焦,我们将由一个贯穿整个夏天的低空飞行竞赛季说起。

赛事引流

打造有辨识度的低空消费品牌

6月28日,2025第二届重庆低空飞行竞赛季在武隆仙女山正式启幕。作为重庆“四季”低空消费品牌体系的核心内容,本届低空飞行竞赛季策划了九大系列赛事。“打头阵”的,是吸引了全市3529名中小学生参加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重庆市赛。大赛设置个人飞行、团体接力、应用场景创意编程等项目,目的在于通过搭建理论实践深度结合的高水平平台,为重庆低空经济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市委军民融合办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处处长吴迪介绍,暑期期间,还将举办金佛山国际航空运动赛、“彩虹杯”无人机设计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等系列赛事,预计吸引全国33个省市和6个国家共2万余名选手参赛,超15万人参与,预计带动消费20亿元。

最近一段时间,重庆以“低空”为主题的赛会,频频“上新”。在低空飞行竞赛季启动的同一天,全国滑翔伞定点邀请赛(重庆北碚站)开赛;7月2日,金佛山178环线第二届航空运动邀请赛,在南川展开精彩角逐。还有3天,首届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也将在梁平拉开帷幕。以航空赛事、产业展会为牵引,重庆在全国首创推出“四季”低空消费业态。春“消”:低空飞行消费周,夏“赛”:低空飞行竞赛季,秋“展”: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领域展,冬“谋”:低空研讨会;四季联动,全域发力,持续激发低空消费热情。在2024首届重庆低空飞行消费周、低空飞行竞赛季等活动期间,全市重点飞行活动区域人流量达到了50.57万人次。而重庆之所以能打造这样一个有辨识度的低空消费品牌体系,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

应用场景丰富:

有场景才有“好故事”

7月5日,巫山脆李正式开园上市。当地打造“巫山脆李无人机运输编组”,在核心产地曲尺乡建立“空中飞廊”。一箱箱巫山脆李“搭乘”无人机,只需3分钟就能飞跃长江,精准降落后,装车发往集散中心。而这样的跨江转运,过去依靠农用船需要半小时以上,车辆运输时间还要更长一些,至少两小时。

巫山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文北航告诉记者,他们采用100公斤级工业无人机,搭载智能恒温货箱,实现“一键起飞、定点巡航、安全抵达”全自动化运输。通过“无人机跨江转运+空铁联运专线”智慧物流体系,巫山脆李目前已能确保全国1000多个城市“24小时鲜运直达”。

在长寿区龙河镇太和村,无人机操作员在智能平板上设定航线后,满载药箱的无人机迅速升空,均匀喷洒药剂,在水稻病虫害高发期,守护粮食生产安全。在忠县马耳坝水库,无人机每天上午10点从专用机场起飞,沿水库巡视一圈,十余分钟后,自动回到机场。借助无人机采集到的数据,后端可实时清晰地掌握水库全貌。忠县在全市率先建成县级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平台,实现了对103座水库的智慧化管理。在巫溪县红池坝景区,高山滑翔伞这一全新体验项目,近日对游客正式开放。在海拔1800余米的滑翔伞营地,游客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如大鸟般翱翔于云端,将万亩花海尽收眼底。

应用,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催化剂。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市域内山河纵横、地貌多样、空间结构复杂,仅中心城区就有高层建筑2.5万栋、超高层建筑600多栋、桥梁1600多座。丰富的应用场景,成就了低空经济的天然试验场。从常态化无人机急救药品配送通道的启用到“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从低空物流到文化旅游,从公共服务到城市治理,越来越丰富多元的“低空+”应用场景,见证了山城抢滩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的坚实步伐。而在“低空+”多点开花的同时,重庆的低空经济产业规模也在持续增长。

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在梁平高新区,这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生产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及模组,已成功应用在无人机上,受到众多无人机制造厂商的青睐。目前,企业年产芯片超100亿只,年产值增长率达20%以上。

为推动低空经济“乘势高飞”,梁平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0条激励措施,大力打造低空产业综合服务区、低空制造承载区、低空应用先行区、低空文旅活力区和区域性通用航空物流枢纽。今年以来,当地已对接超过50家头部企业,签约落地特种飞行器智慧工厂等三个重点项目。

梁平区低空经济工作专班负责人唐满涛表示,他们会用心用情地为落地项目提供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以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为重点,招引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无人机装备制造基地。

就全市而言,重庆制作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建立低空经济“四库”:企业库、项目库、产品和技术库、基础设施库,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入局构建低空产业生态圈。2024年,全市低空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147家,增加75家、增长104.2%;落地低空重点项目28个、计划投资288.4亿元、落地投资7.65亿元。

中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中,正迎来加速破局。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全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5万亿元,而到2035年则有望达到3.5万亿元。在这个过程中,重庆如何找准自己的“低空坐标”、不断向上“突围”?

在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绿色物流智能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勇看来,有四个值得去重点突破的方向:一是依托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抢占eVTOL制造高地,并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池、轻量化复合材料、航空电控系统等关键配套,进而构建“整机+核心部件”的全产业链制造体系,打造低空经济“重庆造”品牌;二是整合北斗、5G、气象数据,实现空域动态网格化管理,构建低空数字孪生平台,进而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的智慧空管系统;三是建立政府主导的无人机+直升机协同救灾体系,提升山区灾害响应能力,并培育低空文旅、低空农业等“低空+”新业态,推动低空经济市场化落地,进而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应用标杆;四是吸引社会资本,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联合高校、企业攻关核心技术,并牵头制定山地城市低空运行标准,争取国家低空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落地。

重庆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热土,拥有产业基础坚实、应用场景丰富、数字底座扎实等独特优势。当下,重庆正在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强市。我们期待着,山城在这片新蓝海中,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航道,“飞”得更高更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