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家实验室,近年来,我市自上而下布局了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四大重庆实验室。目标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庆四大科创高地建设,打造具有标志性和辨识度的载体,在重庆科技创新体系中起到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目前,四大重庆实验室建设正加速推进,重磅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市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走进嘉陵江实验室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来自重庆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围绕“物理交通+智慧云脑”的融合体系进行技术攻关。这套系统依托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框架,能够实时感知多维度交通环境变化。以公共交通换乘为例,系统落地应用后,市民从轨道换乘公交的等待时间将进一步缩短,显著提升出行效率。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程森林告诉记者,他们的单车信息、车路信息,接入到云端大脑,通过云端大脑对公共出行服务进行统一分析,给出一个合理、合适和经济的出行方案,实现轨道系统和公交系统的无缝衔接。

除了开展前沿技术攻关,集聚高水平人才团队也是重庆实验室的发力重点。在金凤实验室,全市首个生命健康领域的“人才图谱”已经投用。这个“人才图谱”基于该领域全球人才数据库,通过人才评价模型和人才合作网络,实现人才发现识别和靶向招引。来自香港大学的重庆籍博士陈欢,就是通过“人才图谱”招引并落户实验室的。

金凤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陈欢说:“我从事的是脑胶质瘤的分子机制研究,希望可以把高级别脑胶质瘤从绝症变成慢性疾病,实验室为我们在项目申报、经费投入、团队组建和成果转化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金凤实验室信息化主管张雨萌介绍,目前实验室已动态聚集PI团队55个、科研人员613人,其中包含院士团队7个、国家级人才35名、外籍高端人才4名,为西部城市招引生命健康高端人才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据了解,我市布局的四大重庆实验室,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建设,将通过整合优势创新力量和资源要素,一体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一体推进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解决一批前瞻性、引领性、关键性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问题,集聚一批顶尖和优秀人才团队,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发展一批未来产业。

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处处长周艳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重庆实验室作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的引领作用,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转化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有力支撑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