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目标,重庆已建立包括 1个自贸试验区、7个综保区、4个开放口岸在内的开放平台体系。与此相适应, 一大批海关创新监管举措相继涌现,让“重庆造”出海之路更加顺畅,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
对外贸企业来说,海关高级认证AEO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它意味着更高效的通关、更低的查验率。近日,重庆海关与重庆市税务局联手推出全国首创的“税·关信用通”AEO共享赋能新模式,让这块招牌的含金量更高。按照这项新政,税务部门将海关认证的AEO企业,视同出口退税管理最高级别的“一类企业”来对待。也就是说,AEO企业在申请出口退税时,将直接迈入“快审通道”。
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终端事业部财务部长李玉英:“我们企业前一天下午4点多钟提交的退税申请,第二天上午款就可以到账,比之前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
重庆海关所属两路寸滩海关企业管理科副科长黄闻文:“税务部门能自动为海关认证的AEO企业匹配最优退税服务,企业无需重复申请、重复证明。对于信用记录特别优异的AEO企业所提交的退税申请,还可以实现退税‘零等待’。”
同样的创新举措,还出现在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得益于重庆海关实施的“综保区汽车KD件监管创新模式”,车企可以将汽车拆解为成套零部件出口,在目标市场本地进行组装销售,实现从单一整车出口,向“整车+散件组装+本地化运营”的转型,从而快速响应海外市场需求。
重庆海关所属两路寸滩海关监控科三级主办卞鹏森:“允许企业的零部件根据生产节奏,分批进入综保区,在统一仓库内灵活存储,通过高效精准的分类监管,实现一次申报、集中放行。”
重庆长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雁南:“降低了我们的综合物流成本。目前,我们已通过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出口汽车成套散件超过一万套,有力支撑了我们在泰国等地的海外工厂高效运营。”
据介绍,今年以来,重庆海关已陆续推出“税·关信用通”AEO共享赋能、进口食用“药食同源”商品通关等多项创新举措,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截至今年6月底,重庆海关累计已有14项海关创新举措获海关总署首创性备案,数量领先全国,探索形成了极具重庆辨识度的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和可视化成果。
重庆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范爽:“我们将聚焦自贸试验区与综保区的平台联动发展,全力推动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早日发挥作用,更好引领带动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方芳 唐畅 特约记者 田济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