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我市有序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截至目前已累计节省费用超290亿元。
“很感谢这些白衣天使,真的是很感谢。”53岁的何承兰二十多年前因病失聪,虽然医生一直建议她安装人工耳蜗,但高昂的价格让何承兰望而却步。今年,我市正式执行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人工耳蜗平均价格从此前的18.6万元,降低到5.9万元,降幅超68%。作为首批获益患者的何承兰终于得偿所愿,重新听到了这个世界的声音。
何承兰儿子刘建:“我们重庆医保对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支持,一下子减少了非常多的费用,所以我非常感谢。”
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患者罗永芳也是集采受益者。医院为她进行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视力检测显示,她的右眼裸眼视力恢复良好。
“好高兴哟,我昨天来做右眼,我视力表最大0.1都看不到。我今天把纱布拆了去看,1.0的视力,高兴!”患者罗永芳告诉记者。
市医保局介绍,自去年6月底国家组织人工晶体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我市落地执行以来,中选的人工晶体平均降价60%,且市场占有率高的国内外头部企业均有产品中选,保持了临床使用稳定性。截至目前,我市集采药品已落地执行927种,集采耗材落地执行33类,累计节省费用290.79亿元。
市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副处长杜聪表示,集采改革以来,我市集采药品耗材价格持续降低,使用原研药和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等高质量药品比例持续提升,更多的群众使用上了质优价宜的集采药品耗材,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医保获得感。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毛林涛 王祥 特约记者 谭鑫 严文霜 施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