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高温天气,我市印发防暑降温工作通知,要求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7月27日,市气象台再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14:00-20:00,我市39个区县海拔600米以下地区,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7到40摄氏度,局地可达41到42摄氏度。在永川区多个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施工方准备了充足的凉粉、绿豆汤、防暑药品等防暑降温物资,工地还推行“错峰施工”模式,让工人们避开最热时段。
永川区第四水厂项目负责人李鹏飞:“早晨5点半开始上班,上午10点半就下班,避开中午的这个高温时段,下午6点上班,也就是做两头歇中间。”
除了建筑工人,针对环卫工人、外卖配送员等户外劳动群体,各地也纷纷落实关爱举措。忠县在建成40座劳动者港湾的基础上,利用社区闲置场地,又打造了20个暖新驿站。铜梁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商超楼宇、金融网点、交通枢纽等地,建起29个工会驿站,近期还对其中部分驿站进行了升级改造,更好满足户外劳动者需求。
外卖骑手周双金:“下午热的时候,我们可以进来吹一下空调、喝点水,还有防暑药品这些。休息一下,再出去就没那么恼火。”
市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切实落实《重庆市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规定,合理安排职工在高温天气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作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工作,要完善防暑降温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市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处长刘亮晴:“新业态用工应当减少户外高温时段的工作时间,可以采取延长配送时限等措施,保障外卖员等平台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医学专家表示,用人单位要提高中暑防治意识,劳动者如果出现头昏心悸、出大汗、全身乏力等症状,可能是轻度中暑。如果体温快速升高,皮肤触摸发烫,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则可能是热射病,需立即就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急救部副主任医师陈科伍:“在室外长期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这是最主要的。如果说中暑症状比较轻,最方便的就是吃一点淡盐水,但是切记不要饮冰饮,如果说症状没有缓解,要及时就医。”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毛林涛 王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