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推荐 > 重庆 > 正文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重庆乡村振兴活力满满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一个个富有活力的农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这段时间,綦江区三角镇180余亩山银花迎来采收期。自2022年引进山银花种植以来,村民们第二年便开始采收,此后产量逐年递增。

綦江区三角镇山银花中药材基地负责人王世平透露,估计今年产量在一万两千斤左右,按照今年的行情,估计产值在5万元左右。

在铜梁区平滩镇四方村,已经成熟的李子挂满枝头,通过建立种植业主、村集体、村民之间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当地更换水果品种,有效盘活低效果园,预计今年产量超过50万斤。

铜梁区平滩镇四方村党支部副书记贺熙介绍,现在,他们已经引导了200多户村民参与到村集体牵头的产业发展中来。

为助力乡村振兴,我市持续派遣各领域专业人才到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黔江区太极镇李子村,市科技局帮扶集团干部李忠远刚完成驻村帮扶任务,两年时间里,他多方协调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持续做大做强传统蚕桑产业。

黔江区太极镇李子村党支部书记汪文锐说:“全靠帮扶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全年产茧500多担,产值突破130万元。”

为打通更多农产品销售渠道,李忠远还帮助李子村发展电子商务,将腊肉、土鸡土鸭、苕粉等土特产卖向全国。

电商从业者、黔江区太极镇李子村村民豆小娅告诉记者:“合起来也有十几个品种,全年收入在280万左右,带动农户增收110户左右。”

市科技局帮扶集团驻黔江区太极镇李子村第一书记李忠远表示,不断壮大蚕桑主导产业,形成了生猪、肉牛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稻油轮作的多元化产业格局,让村民都能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