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被称作8D魔幻之城, 独特地形赋予了丰富的城市景观,也给交通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在“数字重庆”建设引领下, 市公安局开发运行了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管”应用, 推动高峰时段路网平均车速提升5.5%。近日,这一成果入选数字重庆建设应用场景大赛 “应用场景领跑者”榜单。
就在上个月,备受关注的2026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强赛收官战,在重庆龙兴足球场打响,现场涌入5万多名观众,周边在网车总量2.7万余辆,均达到了历史峰值。不过,对比以往同等规模的大型活动, 当天的交通事故警情却下降了近20%,散场时间缩短了30分钟。这一“增”一“降”,靠的就是这套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
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指挥室主任孙敏:“在比赛开始之前,我们就在系统中专门搭建了龙兴足球场交通安保管控场景,把交通信号灯、视频镜头、电子卡口等实时数据都纳入其中,并且设置了停车场容量、在网车流量等阈值,超过阈值系统就会预警。”
工作人员介绍,当预警信号发出,系统会启动相应预案。比如, 一旦某个停车场饱和,导航软件会智能推荐其它停车区域。如果监测到某路口排队长度、拥堵指数超标,系统会动态调控相应的信号灯,以最快的时间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秩序大队大队长杜伟:“比方说我们看到这个交通信号灯,之前不管什么时候,人走到这里红灯都是60秒,但是我们引入智能平台之后,它就对这个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自动调整到更符合现在人流和车流量的状态。”
从去年9月试运行以来,这样的交通智管方式,已经在早晚高峰、上放学时段和重大活动等各种场景常态开展应用。 据了解,这套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已整合政法、应急、交通等14个部门120类信息数据 , 集成90多个AI模型,实现对中心城区293个重点区域、273条关键道路的智能管理。
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交通科研处综合科科长徐龙:“系统应用后,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从去年的25.3公里/小时提升至26.7 公里/小时,拥堵指数低于全国10个同类超大城市的平均水平,工作日早晚高峰消散时间分别提前25分钟和15分钟。”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晓媛 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