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动力源和主引擎。今天(5月19日)起,《联播观察》工作室推出特别策划“改革微样本”,聚焦重庆在产业、民生、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涌现出来的以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的微样本和小切口。第一期,关注“产业大脑”。 “产业大脑”,这一数智赋能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能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开出什么样的脑洞?走进今天的“改革微样本”。
在重庆龙头车企赛力斯的超级工厂总装车间,一批华为智慧大灯刚刚从分拨中心运抵生产线 ,今天,它的配送非常“守时”。
赛力斯汽车智能制造部部长范锐强:“传统的零部件供应模式是按周的形式进行配送,但目前我们把订单分解到每一个小时。”
传统模式下,供应商按照整车厂的周订单先进行大批量生产,再通过异地仓储分批配送,库存压力高且供需时差大,在产品迭代快的新汽车时代,尤其不合时宜。有了产业大脑,供需双方精准匹配。
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我们的产业大脑整合了326家合作伙伴构建产业生态,实现生产透明可视化。”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生产一辆车,需要10000多个零部件,由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多级供应商生产和集成,任何一个细小零部件缺货,都不能组装成一辆完整汽车。因此,对于整车企业而言,供货周期越短,供应链风险就越小。记者在产业大脑上看到,赛力斯整车排产计划精确到了每小时,而每小时生产所需零部件的种类和数量,每分钟都在自动更新,如果有差缺件,产业大脑就会出现红色预警。这些数据,对所有供应商可见,以便他们灵活调整生产节拍。与此同时,来自供应端的相关信息,也会同步更新到产业大脑上。
赛力斯汽车智能制造部部长范锐强:“像我们这个智慧大灯,它里面非常核心的零部件,控制器和芯片,我们都可以从产业大脑里面,随时查看关键原材料的价格。”
掌握价格趋势对控制成本至关重要。当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波动趋势的时候,产业大脑还会自动发出预警,提示企业提前备货。
赛力斯集团副总裁王平:“我们可以对近千项关键指标实时监测,超5万个特性精细化管理,支撑销服、制造、供应链等多环节精准运营决策。”
精准决策,不仅在企业运行这一微观层面,也在产业结构这一宏观层面。 招商引资,是产业大脑中政府侧的重要场景。这段时间,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补链强链延炼,我市招商部门正紧锣密鼓借助产业大脑,筹备一场奔赴粤港澳大湾区的精准招商。
我们在产业大脑上看到了这样一张“产业链图谱”: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三大系统、12大总成、56种部件,重庆已聚集起573家产业链核心环节企业,每种部件的企业分布数量与优质程度也全部量化,比如电机企业多达25家,可以持续强链,交流交换器企业仅有4家,迫切需要补链。
通过产业大脑所链接的全国企业资源库,颗粒度被精准对齐 。而除了拿捏海量数据的“智商”,产业大脑还展现出“情商”, 连企业负责人是不是重庆老乡这样的关联信息,都能抓住。
市经济信息委招商统筹处处长钱利娟:“给我们推荐目标企业,为我们自动生成定制化的招商建议报告,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我们招商的效率。”
记者所探访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脑,只是重庆产业大脑的一个“分脑”。在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的统筹推进下, 重庆产业大脑目前共布局建设三大分区, 汇集50多亿条各领域产业数据。
市经济信息委数字经济处(筹)处长李涛:“产业大脑除了打通政府部门之间,它还要解决政府跟产业、政府跟社会各种数据割裂的这样一个情况。”
市经济信息委数字经济处(筹)副处长曾华武:“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推进‘四侧’数据有序交换,‘四链’资源互联互通。”
其中,工业分区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已建设上线“12+N”个行业产业大脑, 正加快向各级各部门各领域开放。
我们常说“脑洞大开”,这颗产业大脑所开出的脑洞,在于数据资源的流动、 工作体系的重构、业务流程的再造、体制机制的重塑, 一场有关生产关系与治理逻辑的深层变革正在发生,这也将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写下重庆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