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财经新闻 > 正文

泰康人寿重庆分公司以案说险:医疗险不是买得越多越好——百万医疗险“叠罗汉”引发的连环尴尬

一、案例背景

2022年,市民小王为“看病不花一分钱”,同时投保了三款医疗险:

A产品:百万医疗险(1万免赔,100%报销);

B产品:小额住院险(0免赔,80%报销);

C产品:高端医疗险(0免赔,100%报销,但限公立医院普通部)。

同年7月,小王因急性阑尾炎住院,总花费3万元:

社保报销:1.2万元(剩余1.8万元可商业险报销)。

理赔结果却令人傻眼:

B产品:报销1.8万×80%=1.44万;

C产品:因B产品已报销,不再重复赔付;

A产品:未达1万免赔额(总自费1.8万-B已报1.44万=0.36万<1万),无法赔付。

最终小王自付0.36万,倒贴保费2800元/年,惊呼:“买保险买了个寂寞!”

争议焦点:医疗险的“报销潜规则”

规则一:费用补偿型医疗险不可叠加报销(凭发票报销)

《保险法》第56条明文规定:“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给付金额不得超过实际支出”。

小王的错误:以为“买3份就能拿3倍钱”,实则只能填平实际花费。

规则二:免赔额计算有学问

分项免赔:部分产品对药品、检查费单独设免赔额;

社保抵扣:多数百万医疗险的免赔额计算,需先扣除社保报销部分。

规则三:医院范围“暗藏雷区”

小王的高端医疗险C限定“公立医院普通部”,而其在某三甲医院国际部治疗,导致C产品拒赔。

处理结果:小王需承担0.36万元自费部分;保险公司协助调整产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推荐保留A产品,退保B、C产品;

二、医疗险选购方法

破解免赔额迷局

最优公式:

实际报销额 = min(总医疗费 - 社保报销 - 其他补偿,保额) × 报销比例

案例推演:假设小王仅投保A、B产品:

B先报1.8万×80%=1.44万;

A再报(1.8万-1.44万)=0.36万(但未达1万免赔),依然不赔。

正确操作:若仅投保A产品(1万免赔):

自付1万,A产品报0.8万,总自费1.2万(比现方案少花0.36万)。

避开三大配置雷区

1、避免重复投保费用补偿型,可搭配津贴型保险(如住院日额险)

2、忽视医院范围限制:保险公司官网查询特需部名单

3、漏算社保抵扣规则:注意“有无社保报销差异”

最优保障 = 社保 + 百万医疗险(覆盖大风险) + 重疾险(补偿收入损失) + 惠民保(带病投保)

三、温馨提示

医疗险的尽头不是“叠罗汉”,而是“精算平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