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重庆石柱:开到菜农心里的“背篓公交”

近年来,石柱县聚焦近郊乡镇群众进城的出行难点,陆续开通了三条公交线路,更为精准破解近郊乡镇菜农进城卖菜的难题,在乡镇设立了公交始发站。每天清晨6点30分,这些载满鲜蔬背篓的公交车从乡镇始发开往县城,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石柱的“背篓公交”。

4.png

凌晨3点30分,夜色如墨。58岁的张光淑已经早早起来,打着手电筒,弯着腰在自家菜地里摘菜,带着夜露与晨气的白菜,很快就将背篓装满,这是张光淑一天生计的起点,也是城乡之间每日最早的约定。

9.png

“不好看的自己吃,好的才拿去卖。”回到家,张光淑坐在小板凳上,仔细剥去白菜外面的老叶,将鲜嫩菜心码放整齐。整理好之后,她背起背篓踏上乡间小路,匆忙赶往三河镇公交站。

11.png

清晨6点,天还未亮,三河镇公交站已经热闹起来,从各个方向赶来的菜农们朝着公交站汇聚,为了赶上第一班进城的206公交车,菜农们总是提前半小时到站等候。

32.png

“凌晨3点多起来洗姜,都是自家种的,早点来排队,晚了怕赶不上头班车咯。”何玉珍也是5点起来赶车。

马培群背篓上的豆腐盖着干净纱布,她笑着说:“昨天晚上吃完饭后做的豆腐,今天准备去渡船口卖,那里人多,卖得快。”

余长冬拍了拍装满洋芋的筐子,语气里满是期待:“这一背篓,能卖100多块钱哦。”

昏暗的路灯下,一个个佝偻的身影排成长队,大家有说有笑,交流着最近的收成与行情,简单的话语里,藏着对生活的热忱和期盼。

13.png

6点20分,206路公交车缓缓驶入站点,菜农们纷纷背起背篓,自觉排成长队。车门打开,驾驶员李波快步下车,一边帮老人扶稳背篓,一边叮嘱:“慢点慢点,都上得来!”

15.png

这些菜农大多是65岁以上的老人,持老年卡就能免费乘车。大家有序上车,背篓挨着背篓,车厢虽显拥挤,却井然有序。“现在的公交车宽敞,背篓也放得下去,大家都不容易,互相体谅。”进城办事的村民刘瑞银笑着说。

18.png

30多分钟的车程里,是菜农们一天难得的休憩时刻。有人趁着颠簸打个盹,缓解早起的疲惫;有人盘算着今日行情,眼里满是期盼。车厢里弥漫着清新的菜香,与窗外渐亮的晨光一道,向着县城蔓延。

8.png

天色渐渐透亮,晨光洒满街道。公交车在粼江风景2号门停靠,张光淑和几位菜农迅速下车,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快步向前——她们要赶在早市人流高峰前,找一个好摊位。周边小区密集,早起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和散步的老人络绎不绝,大家都看中这里的人气。

21.png

张光淑找了一处位置,麻利地铺开塑料布,摆上蔬菜,刚摆好摊,就迎来了熟客。“我经常买她的菜,特别新鲜,吃得也放心。”市民易大姐的认可让张光淑脸上露出笑容。

23.png

菜农们陆续占位、摆菜,吆喝声、询价声渐渐响起。翠绿的白菜、饱满的洋芋、脆嫩的冬笋……新鲜的蔬菜在摊位上码得整整齐齐,吸引着市民驻足选购。

25.png

不到半天功夫,不少菜农带来的蔬菜就销售一空,背篓渐空,手里的零钱却越攥越厚。

上午10点过后,就有菜农陆续背着空背篓在公交站等候返程的公交车。随着206路公交车稳稳停靠站台,大家笑着上车,互相分享着今日的收获。

27.png

“这一背篓洋芋,卖了128块钱。”余长冬笑着说,今天卖得快,下午又去地里挖,明天一早继续坐早班公交车来赶场。

张光淑整理着手里的零钱,笑容质朴:“累还是累哦,从凌晨忙到现在,腰都直不起来,但菜卖完了心里高兴,再累都值了。”

28.png

空了的背篓,卸下了肩头的重量,却充盈了心田。这一路,没有了清晨的匆忙,只有满载收获的喜悦。

如今在石柱,202、205、206这三路“背篓公交”,每天往返于县城与大歇镇、三河镇、下路街道金彰社区之间,精准对接民生需求,日均运送菜农300多人次进城卖菜。

2.png

“我们增加早上6点30分从乡镇始发进城的班次,主要是解决菜农一早进城卖菜的需求,线路途经中坝、桥北、双庆、太保祠等附近的农贸市场停靠,方便大家赶早市。”县道路运输事务中心运输事务科负责人张凤勇介绍,这些线路不仅增加了近郊乡镇菜农的收入,也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新鲜的蔬菜。

39.png

清晨满载期许出发的“背篓公交”,此刻正满载收获行驶在归途,车后是余晖染红的天际与连绵的田野,背篓里的蔬菜,换来了生活的希望,公交车轮碾过的,是城乡交融的温情岁月。这小小的公交,承载的不仅是背篓里的生计,更藏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城市治理温度。

3.png

记者手记:

跟随“背篓公交”的城乡之旅,内心满是感动与温暖。从凌晨田间的忙碌,到公交车站的等候,再到农贸市场的叫卖,菜农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希望,而石柱“背篓公交”恰是一座连接民生需求与城市温情的桥梁。

司机师傅帮扶的身影、菜农们有序的排队、市民对农家菜的青睐,还有职能部门对民生痛点的精准回应,每一个细节都透着脉脉温情。“背篓公交”载的是生计,暖的是人心,它让菜农的出行更便捷、收入更稳定,也让城市居民的餐桌更鲜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晨光中的“背篓公交”,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聚焦群体需求、破解急难愁盼,让发展温度抵达每个角落,更让城乡共生共荣的图景愈发动人。

(  作者:胡倩 陈静 谢天 编辑 张俊杰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