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垫江10万余亩再生稻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据初步测算,今年垫江县再生稻平均亩产约340公斤,总产量预计达3.4万余吨,所有田块收割任务将于11月底全面完成。

再生稻收割 龚长浩摄
11月11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组织水稻种植领域专家团队,赴普顺镇红岩村再生稻示范基地,开展再生稻实收测产验收工作。为确保测产数据科学精准,专家组严格遵循农业农村部再生稻测产技术规范,在基地内随机选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田块。经过现场收割、脱粒清选、去除杂质、水分含量测定及产量换算等全流程操作,最终测得该示范基地再生稻平均亩产约340公斤。
“再生稻是种一季收两茬的水稻,头茬水稻收割之后,二茬随即开展管理工作,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稻谷,最终实现‘一次播种、两次收获’。”垫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谭锋介绍,基地示范种植的是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是适配“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优质品种。

再生稻收割 龚长浩摄
据悉,2025年垫江县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目标,共规划发展再生稻种植面积10万亩,覆盖普顺、周嘉,新民,砚台,沙坪,永安,高峰,五洞,曹回等乡镇。结合此次示范基地测产结果及全县田间长势调查,今年我县再生稻平均亩产约340公斤,加上头季中稻接近700公斤的产量,两季亩产合计突破1000公斤,顺利实现 “亩产吨粮”的示范目标。
“再生稻种植不仅能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提高粮食产量,还能减少种子、化肥等生产投入,每亩可节约成本300元,同时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谭锋表示,下一步,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将持续优化再生稻种植技术规程,扩大优质品种“甬优 4949”“渝香优8133”等品种推广力度和种植面积,推动再生稻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