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区县融媒 > 正文

忠县拔山镇:90后新农人让非遗编织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重庆市忠县拔山镇蓝湖社区,一间200平米的仓库里,簸箕、箩筐、竹篮等各式竹编手工艺品散发着淡淡的竹香,整齐陈列。90后姑娘沈丽刚刚结束一场线上直播,她的额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眼神却明亮而坚定。镜头前,她是一位非遗文化的讲述者,一位连接古老技艺与现代消费的“新农人”。正是她,用一根根竹篾,编织了一条非遗重生、群众增收、乡村焕新的希望之路。

微信图片_20251016162208_390_13.jpg

沈丽通过电商直播销售竹编产品。拍摄:刘雪霏

时光回溯到四年前。彼时,1992年出生的沈丽怀揣着用所学反哺家乡的滚烫梦想,毅然回到忠县拔山镇创业。然而,现实给了她沉重一击。最初的农产品电商之路并不顺畅,遭遇滞销、亏损,一度让她陷入银行卡仅剩几百元的困境。

转机发生在一次赶集。她看到七八十岁的老大爷,用扁担挑着精心编织的箩筐、簸箕等竹编手工艺品在集市售卖,却无人问津。那些在岁月中沉淀、凝聚着祖辈智慧的精美器物,竟被冷落至此。“家乡的宝贝不该被埋没!”那一刻,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了:凭借自己的电商和直播经验,为这些濒临失传的非遗竹编开辟一条新销路。

沈丽通过电商直播销售竹编产品。拍摄:刘雪霏.jpg

沈丽通过电商直播销售竹编产品。拍摄:刘雪霏

“当时家里人觉得不靠谱,乡亲们也觉得我这‘丫头’想得太简单。”沈丽回忆道。但骨子里的倔强和对家乡手艺价值的坚信,支撑着她继续寻梦。

创业维艰,非遗电商之路更是布满了荆棘。起初,直播间人气寥寥,偶有订单,却面临供应链的挑战。她满村奔跑,央求老匠人赶工,却得到善意的提醒:“丫头,竹篾得晒透,手工活急不得。”传统手艺的“慢工出细活”与现代电商追求的“快节奏”产生了碰撞。

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好不容易凑齐的订单,遭遇连绵阴雨,仓库漏水导致部分竹编变形,心血付诸东流。更让她寒心的是网络上的质疑声:“超市塑料筐才20元,你这破篮子值80元?”那些凝结着匠人无数道工序和心血的光影,在部分人眼中竟成了“废品”。母亲心疼劝她放弃,沈丽也曾在深夜里抹泪,但“让非遗被看见、被尊重”的不甘,让她选择了擦干眼泪,迎难而上。

沈丽上门收购。拍摄:刘雪霏.jpg

沈丽上门收购。拍摄:刘雪霏

她借钱购置拍摄设备,对着教程苦学视频剪辑。她的镜头开始虔诚地记录老匠人破竹、刮青、挑压编织的每一个瞬间。为拍摄最真实的选竹过程,她背着设备跋涉两小时山路,双脚磨出水泡也毫不在乎。

她转变思路,不再单纯卖货,而是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讲述竹编背后的故事、工艺的复杂、匠人的坚守。当屏幕上终于出现“原来要这么多工序,奶奶的筐真值!”的留言时,沈丽蜷在仓库角落,泣不成声——这条被泪水浸泡的路,终于迎来了理解的回响。

坚守换来了转机。沈丽的“文文淘土货”逐渐有了名气。如今,在她的仓库里,来自拔山镇周边老匠人巧手编织的三十多种竹器静待知音。那竹筛的细密经纬,背篓的柔韧弧线,不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时光与匠心的无声证言。价格虽仍偶有争议,但认可其文化价值与手工价值的声音已成为主流。

更让沈丽感到欣慰的,是这份事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带动务工群众增收致富 成为最实在的成果。对于村里的老匠人而言,沈丽带来的改变更是翻天覆地。像王大爷这样的老师傅,曾经挑着担子赶集,辛苦不说,还常常销售无门。

工人清点仓库。拍摄:刘雪霏.jpg

工人清点仓库。拍摄:刘雪霏

而现在,沈文上门收购,价格公道且稳定。“不用赶集了,手艺…总算没断在我手里。”大爷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这门中华民族使用了上千年的竹编技艺无偿传承下去。沈丽的电商平台,不仅解决了老匠人的生计问题,更让他们看到了手艺的价值和传承的希望,重燃了文化自信。

沈丽的“非遗竹编”直播间年均销售额已突破30万元,带动当地10余名村民年均增收3万元。“家人们,这是我家乡的非遗竹编,采用传统手工编织而成,它们承载着我们的记忆,也连接着我们的未来……”沈丽的声音通过网络传向远方。那竹篾摩擦的沙沙声,不再仅仅是工艺的声响,它正诉说着比塑料制品更悠长的生命回响,编织着一幅非遗传承、产业兴旺、百姓安居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这条路,沈丽和她身后的乡亲们,将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  作者:吴建华 刘雪霏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