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到2027年 重庆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800个 打造现代社区100个

微信图片_2025-08-19_135137_303.jpg

8月19日,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 周凯航 摄

8月19日,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介绍和解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本次全会在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宜居功能品质上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内容?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表示,近年来,重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要求,通过城市更新打造了像民主村、山城巷、戴家巷、龙门浩、下浩里等一批城市更新样板项目,重庆市也入选了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城市更新行动示范城市,并在2024年的绩效评价中获评全国A档。

微信图片_2025-08-19_151216_412.jpg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记者 周凯航 摄

到2027年,即重庆直辖30周年之际,市住房城乡建委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件事:

大力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实现从造房子向造家园、造生活转变。在点上,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危旧房、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加快补齐社区食堂、养老托育等“一老一小”服务短板,完善小区停车、充电、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提升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品质,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到2027年,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800个、城中村150个、危旧房2.94万户,改造老旧电梯1万台,打造现代社区100个。

在面上,市住房城乡建委将按照整体谋划、连片打造、一次成型、集中呈现的思路,推动城市更新由小区、到街区、到片区,精心打造城市更新示范片区30个以上,让城市更加舒适宜居、充满活力、彰显品质。

大力完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持续推进交通缓堵促畅和路网更新,加快推进宝山大桥、陶家隧道、科学城隧道等一批重大城市路桥隧项目,打通未贯通道路、完善配套路、加密次支路,优化山城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解决“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轨道4号线西延伸段、18号线北延伸段、15号线、24号线、27号线等项目建设,尽早建成投用,同时提前谋划和实施好第五期轨道项目。

到2027年,实现轨道运营里程达到750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70%。实施轨道站场品质提升行动,完善“轨道+公交+步行”便捷通勤换乘系统,让群众“上班路”更快捷、“回家路”更舒心。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设改造地下管网1万公里,破解“马路拉链”等治理难题。持续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智能感知设备安装、强化AI赋能,提升“数字管线”“城市内涝治理”等重大应用实战能力,实现以数促治、促管、利企、便民。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与风貌管理

坚持外塑风貌、内铸灵魂,加强城市设计对城市界面的精细化引导管控,强化建筑风貌管理和历史文化传承,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体提升城市形态、业态、文态和神态,坚决避免“千城一面”。坚持“留改拆增”并举、把“留”放在首位,深度挖掘老建筑、老街区、老厂房等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具有重庆地理人文特征的传统地名,在城市更新中塑造城市调性、彰显城市个性,让城市有机生长、为人们留住记忆。坚持整治与提升并重,结合城市外墙砖脱落隐患整治等专项行动,修复城市界面,重塑城市街景。

到2027年,优化升级历史特色街巷和文化旅游休闲街区25条以上,保护修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3个、历史文化街区13个、市级工业遗产20处。

大力推动城市能级与产业能级同步提升

在城市更新中全面梳理和盘活各类闲置空间,引入社会资源,打造更多受年轻人欢迎的生活新场景、消费新场景、创业新场景,为群众带来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和增收。围绕核心商圈、商务楼宇等,充分盘活周边老旧厂房、低效空间,打造一批创新型多业态的产业、商务、文旅融合发展社区。围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建成一批“山城后巷”,留住老居民,大力发展“后巷经济”,让老街巷富有烟火气、人情味和幸福感。围绕校区、院区、园区等周边区域,通过城市更新、盘活闲置楼宇,建设城市创新活力中心,打造创新创业新场景,不断增强重庆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  作者:周凯航 卞凯翔 彭佳琪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