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板上发电卖,板下“土生金”!垫江“农光互补”让荒山荒坡变“绿色银行”!

七月骄阳似火,垫江砚台镇白云村的层层山峦间,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板阵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正将丰沛的光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

电力工人查看光伏发电站运行情况。龚长浩摄.jpg

电力工人查看光伏发电站运行情况 龚长浩摄

7月17日,国网垫江供电公司技术人员俯身于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的配电箱前,一丝不苟地检测着低压侧数据。“每个参数都关乎电网安全稳定和绿电精准计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工作人员全神贯注,紧盯仪器屏幕。

近年来,垫江县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充分利用高海拔地区光照资源禀赋,率先在砚台镇白云村、太安村等长日照、高转化率区域布局光伏产业。项目科学选址,依托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技术支撑,变荒山荒坡为“阳光电站”,成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光伏基地景象1 龚长浩摄.jpg

光伏基地景象 龚长浩摄

目前,砚台镇村级光伏项目三期工程已全面建成投运,总装机容量达1135千瓦。在垫江,一张覆盖城乡的分布式光伏网络正在形成——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面积达18.8万平方米,总并网容量4.71兆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6万吨,年均可发电量超过4000万千瓦时。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光伏发电量已达18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2万吨(测算值)。

“光伏电能通过‘全额上网’模式直输国家电网,电费结算‘月结月清’,高效融入能源大循环。”国网垫江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还将积极探索绿电市场化交易,进一步释放生态价值。”

除了直接发电效益,光伏板的“板下文章”同样精彩。砚台镇统筹16个村社区,投入资金380余万元,创新实施“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模式。经过科学土壤改良,曾经低效的板下空间,如今胡豆、大豆、蔬菜长势喜人,黄精等中药材也陆续试种,昔日的“不毛之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村民在光伏基地管护豆子。龚长浩摄.jpg

村民在光伏基地管护豆子 龚长浩摄

“板上稳定发电收益叠加板下高效农业产出,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超过50万元的综合性增收。”砚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章算了一笔“生态经济账”,“这真正实现了土地增效、集体增富、生态增色的多赢局面,昔日的荒山坡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下一步,该镇还将深挖潜力,拓展林下种植等复合经营模式。

如今,垫江的“光伏版图”仍在绿色扩张。根据规划,到今年底,全县将新增分布式光伏电站180座,新增装机容量8.9万千瓦。届时,年发电量将大幅跃升,预计每年可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和板下丰饶的产出,将持续为这座崛起的“绿色银行”注入资本,为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和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强劲的垫江力量。

(  作者:柏青青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