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重庆石柱:村企“联姻”小平菇绽放“增收花”

近段时间,在海拔1500余米的重庆市石柱县洗新乡丰田村铜天槽组,山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宜人。走进重庆策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策森公司)打造的平菇种植基地,错落有致的塑料大棚在青山间铺开,员工们穿梭其中,双手麻利地采摘着鲜嫩肥美的平菇,菌包上簇拥的菇群如雪白的花团,映照着大家洋溢着笑容的脸庞。

平菇种植基地

融合发展 闲置土地“活”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重庆市石柱县洗新乡丰田村铜天槽组曾因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大量土地闲置。如何激活“沉睡”多年的土地资源?

大棚内种植的平菇 (1)

今年年初,重庆市石柱县洗新乡党委政府牵线搭桥,推动策森公司与丰田村“联姻”,完善了“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与当地农户签订了104亩闲置土地流转协议,租期5年,用于规模化发展平菇产业。

“我们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为大家算土地流转收入账、就近务工增收账,破解了土地撂荒问题,为平菇产业落地打下了基础。”丰田村党支部书记肖恩成说。

工人在基地检查

进入3月,高海拔的重庆市石柱县洗新乡丰田村铜天槽组虽然寒意阵阵,但是策森公司组织人力、抢抓时间,已热火朝天展开基地建设工作。经过紧锣密鼓施工,36个标准化塑料大棚拔地而起,30多万袋平菇菌包整齐入棚,配套建设的2座冷藏库同步落成。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重庆市石柱县洗新乡丰田村的网格员化身“服务员”,及时协调解决用电、用水等问题,通过“保姆式”服务缩短了项目建设工期,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科技赋能 高山生态“育”珍品

平菇生长对环境要求极为挑剔,温度需保持在15度到25度,湿度要达到90左右,而铜天槽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无污染等优势,成为培育平菇的天然“孵化器”。

工人在采摘平菇

策森公司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引入了适宜平菇“饮用”的清澈纯净山泉水,成为其生长的“生命之源”。同时,该公司引入智能温控、湿控设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数据,精准调控棚内温湿度,让平菇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该公司坚持生态种植理念,摒弃了施用农药的传统方式,通过在棚顶悬挂诱虫板,配合紫外线灯物理除虫,培育出的平菇不仅外形饱满、菌肉厚实,各项指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被广大消费者誉为“舌尖上的珍品”。

鲜菇出山 产销链条“通”四方

“自5月26日第一批平菇成熟以来,基地便陆续进入采摘期。如今,这里每天可采收的平菇在1万斤左右,经济效益可观。”策森公司总经理刘进勇介绍,凭借独特的高山生态品质,平菇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呈现出产销两旺态势。

工人在装运平菇

每天凌晨,冷藏运输车便满载新鲜的平菇出发,不仅“直运”到重庆及周边区县,还远销武汉、广州等地,让更多人品尝到了高山平菇的鲜美味道。

“我们在这里包吃包住,每天工资是100元,一个月能挣3000元……”重庆市石柱县洗新乡丰田村通过发展平菇产业,为当地群众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形成了“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集体分红有股金”的“三金”增收模式,大家一边忙着采收平菇、装箱,一边忙着搬运、装车,内心欣喜不已。

平菇远销广州

村企“联姻”推动产业落地,点燃了融合发展新引擎。如今的重庆市石柱县洗新乡丰田村铜天槽组,曾经的撂荒地变身“聚宝盆”,小小的平菇开出了朵朵“增收花”,不仅承载着村民们的增收致富梦想,更以“村企共富”的实践,为山区产业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  作者:隆太良 刘颖 编辑 曾意欣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