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走进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干劲组,一个个塑料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掀开棚帘,辣椒苗、红薯苗、烤烟苗郁郁葱葱,满目生机勃勃。基地里,当地群众在牟小军的带领下,各司其职、配合娴熟,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农事工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现年28岁的牟小军,在重庆一所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繁华的城市工作,而是毅然返乡,扎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他创建了重庆市石柱县益扬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精耕乡村振兴的“沃土”,把高山特色蔬菜卖出大山,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农人”,用知识和勤劳书写着属于他的田园“青春梦”。
子承父业,精耕乡村振兴“沃土”
铺设地膜、打窝栽苗、覆土压实……连日来,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的20多名群众在牟小军的统筹安排下,抢抓晴好天气,三人一群、两人一组,掀起了错季辣椒苗的移栽高潮。
在已种植好的基地里,一株株翠绿的辣椒苗在一垄垄银白色的薄膜上探出“脑袋”,迎风生长,仿佛诉说着丰收的希望。
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海拔较高,地理条件优越,阳光充足,为种植错季辣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种出的错季辣椒不仅个头饱满、色泽鲜艳,而且口感极佳,深受市场欢迎。今年,牟小军流转了当地村民的150亩撂荒土地,用于种植错季辣椒。
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身材瘦小的牟小军脸庞上满是喜悦。大学毕业后,当同学们纷纷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时,他却回到了老家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子承父业”,从父亲手中接过产业发展的“接力棒”,决心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我去年试种了70多亩错季辣椒,产品远销湖南、广东、上海等地,亩产值达6600多元,总收入46万多元,让我增强了产业发展的信心,所以今年将种植面积增加到了150亩。”牟小军笑着说,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劳作,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
今年入春以来,牟小军结合市场需求,打出了产业发展“组合拳”。除了扩大错季辣椒的种植规模,还规划出种植红薯1000亩、烤烟128亩的产业发展计划。他每天都“泡”在产业基地里,精心安排各项农事活动,一张脸晒得黝黑。
爱拼才赢,“门外汉”成种植“能手”
“苗好一半收。我培育的这些烤烟苗,长势都不错,再过一个星期也要开始移栽了……”走进漂浮式育苗大棚里,牟小军边仔细查看着烤烟苗的长势,边向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驻村第一书记谭清心介绍,在2024年度,他种植的128亩烤烟获得了丰收,总收入突破60万元。今年,种植的烤烟面积与去年持平,正向着优质高产目标迈进。
然而,万事开头难!刚毕业就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牟小军,虽然从小对农业生产耳濡目染、情有独钟,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遇到了许多问题。
农时把握不准确,导致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出现偏差;肥料使用不当,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病虫害防控不到位,让部分作物遭受损失……这些问题接连出现,让他一度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乡亲们也不理解,一个大学毕业生为什么要回乡“吃苦”?面对质疑和挫折,父母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成为了牟小军重新振作的动力。
他开始“恶补”农业、种植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要有机会,就去请教技术人员,虚心向他们学习经验。同时,还经常在网上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
凭借能吃苦、爱钻研、敢拼闯的冲劲儿,牟小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让这个昔日的“门外汉”逐渐成为了发展农业产业的行家里手。
“今年通过发展错季辣椒、红薯、烤烟三大产业,预计总产值在300万元左右。”牟小军掰起手指,兴致勃勃地算起了收入账,对产业发展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抱团发展,“领头雁”蹚出“共富路”
回乡以来,牟小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错季辣椒、商品红薯、烤烟产业,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成为了乡亲们交口称赞的致富带头人。
“去年我支付乡亲们的务工工资有30多万元,今年种植面积增加了,预计支付务工工资要超过50万元。希望尽己所能,给乡亲们一些帮助,和大家一起走上富裕路,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谈到发展产业的初衷,牟小军娓娓道来。
为了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今年入春伊始,牟小军完善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按照收完收尽原则,由合作社保价收购农产品,这一举措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当地96户群众积极响应,发展起了800余亩错季辣椒,预计总收入在480万元左右。
“别看牟小军年轻,但他诚实守信,我们都乐意跟着他干。在他带动下,我今年种植了45亩错季辣椒,预计总产值在27万元左右。”当地群众蹇伟满脸笑容地说,跟着牟小军干,不仅有技术支持,还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让他吃下了产业发展的“定心丸”。
“以前在家闲着的时间很多,现在闲时间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了,每天务工工资有90元,一年下来收入有2万多元,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程术群等当地群众在牟小军打造的产业基地从事季节性务工工作,谈到就近务工的好处,村民们赞不绝口。
“要敢于吃苦,向困难发起挑战,坚持下去,就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牟小军说,扎根乡村,让他找到了新定位、新角色、新目标,看到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笑容挂在了脸上,即使自己晒黑了脸蛋、磨破了手心、脚板跑起了老茧也觉得非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