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 李先生借给兄弟伙二十多万。如今, 李先生突发脑溢血,送院治疗各种费用,让一家人的经济十分紧张。本想找当年的好兄弟索要这笔借款,却屡屡碰壁。李先生为此非常寒心。
李先生今年53岁,之前做二手车生意,小有成就。2013年,他的发小 彭先生找上门,说自己遇到了难题,需要 他江湖救急 。 李先生说, 兄弟有难,自己不能不管,于是前前后后借给彭先生二十多万。然而,2020年,李先生患上了心脏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每况愈下。在多次和发小沟通后,2023年,李先生和对方写下一份个人房屋抵押借钱合同
在这份合同中双方约定,彭先生要在2023年7月前,偿还20万元给李先生。如果没有还款,李先生可以依法处置对方抵押的房屋。然而, 对方在还了其中1万元之后,就没有下文。本想按照合同中约定处置对方的房产,但对方也一直不配合。前段时间,李先生迫不得已,和妻子一起搬到了彭先生的家里。
目前,李先生依然住在对方家里。但是在采访期间,记者没能见到彭先生。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他。在电话里,彭先生强调,2023年拟定合同时,他没有核实具体数目,就写下了要还20万。后来,他发现了这个数额存在争议。
对于彭先生的回复,李先生表示, 大家完全 可以约在一起对账,算个清清楚楚,但彭先生一直没有现身,难免会让人有:只说不做的怀疑。
那么,李先生还有什么办法呢?对此,杜江涌律师分析认为,之前双方达成的协议,仍然对双方有约束力。如果彭先生认为当时由于疏忽,还款金额有差异,他可以举证来证明。他建议李先生走司法途径,将案子交由法院审理,这样对双方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