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2022年,万盛经开区在刘家河支流修建了一座水库,这是当地的区级重点建设项目。但3年过去了,当地村民却说,这座已经建好的水库“只装太阳”,别无用处,而他们想拿到征地补偿,至今也没有兑现。一项民生工程,为何“建而不用”?村民的补偿款,又为何拿不到?来看今天的《今日关注》。
刘家河水库位于万盛经开区石林镇的两河村,2020年开工建设,2022年完工。按照设计,这个水库总库容量为226万立方米,投用后,将极大缓解下游的工业园区供水和农业灌溉问题。可偏偏这样一个民生工程,建成后却闲置至今。
万盛经开区石林镇两河村村民:“一直不装水,就是用来装太阳。”
万盛经开区石林镇两河村村民:“占百姓的土地,占来修起,你不蓄水,弄来做什么,修来耍嘛。”
如果水库“建而不用”只是让人疑惑的话,那么拿不到征地补偿,才真的让村民着急上火。据了解,修建刘家河水库共占用耕地、林地255亩。但从始至终,村民手里只有一份土地租赁合同,租金每年一付。而且从去年开始,就连这笔租金也没有了。
万盛经开区石林镇两河村村民:“我所有的地都被征用完了,土地占了怎么办哟,就一直这样想,想来想去头痛得很。”
按照国家水利部制定的《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在建设前的施工准备阶段,就必须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刘家河水库的施工建设,显然没有按照这项规定来执行。
万盛经开区石林镇两河村村民:“动工之前,就是一个口头协议,没签订合同。”
万盛经开区石林镇两河村村民:“找了村镇领导,说是上届的事,我又没管了。区委也找过,他说是上届的事,我有些还搞不清楚,新官不理旧账。你去问谁,像我们这些老百姓,只能喊黄天。”
那么,刘家河水库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征地问题为何多年没有解决?记者首先找到了万盛经开区石林镇。
记者:“我们这块前期在征地用地上,到底是怎么回事,老百姓说反映了很多次。”
万盛经开区石林镇副镇长林晓明:“这个具体的话,可能就要看业主单位那边了,因为我是2021年年底才到镇里面,对这个情况不是很熟悉。”
据了解,刘家河水库的业主单位是万盛经开区水务开发建设集团。该集团负责人表示,由于征地批文还未下来,刘家河水库一直无法竣工验收。而批文没拿到的原因,则是因为征地费用太高。
万盛经开区水务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江平:“涉及的征地费用这块,金额比较大,接近5000万。”
水库都已经完成施工,如今却说征地费用太高导致批文拿不到,这是否有些本末倒置呢?另外,记者还注意到,万盛经开区相关部门针对此事的回复称:从2019年7月开始,全市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项目都不得申请调整红线范围。刘家河水库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所以2020年开始施工时,无法开展征地工作。这也就是说,水库开工时,业主单位和主管部门都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但仍然坚持“带病”上马。那当时相关部门又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呢?
万盛经开区水务局副局长郑杰:“在用地批文没拿下来之前,由于你的工程建设所需,是可以通过办理临时用地手续,来开展我们的一些建设活动。”
临时用地,是指因工程建设、地质勘查等临时性工作的需要,采取的用地方式。修建刘家河水库是否适用这种方式呢?
万盛经开区规资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科长敖胤:“临时用地范围内是不能修建永久性工程,我们已经对它(水库)违法动工建设,作出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因为这个是水利民生工程,所以在处罚了之后,要求他完善相关手续。”
据介绍,前几年相关政策已经有所调整,刘家河水库可以办理生态红线调规手续,但目前仍有很多后续工作亟待完善。
万盛经开区水务局副局长郑杰:“我们整个的征拆工作,资料都已经报到规资局去了,主要是现在要筹集资金,实际上区里面一直在积极推动这个工作,积极在推动。”
记者:“在怎么推动?”
万盛经开区水务局副局长郑杰:“这个资金调度上,在我这个层级上确实回答不了你。”
手续不完备,资金不到位,一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完工3年都无法投入使用。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村民的补偿也迟迟无法兑现。这样的民生工程,又怎么能赢得民心呢?希望当地务实担当,尽快拿出工作方案,推动问题解决。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洋 谭琴 贺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