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过渡期以来重庆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3万户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市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持续优化监测帮扶机制,千方百计帮助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过渡期以来,全市已累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3万户、超9万人。

在巫山县双龙镇乌龙村,基地负责人刘庆齐多年前在政府帮扶下发展了20亩脆李,由此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随着巫山脆李这张产业名片越擦越亮,他的种植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收入也水涨船高。

巫山县双龙镇乌龙村村民刘庆齐:“道路设施、灌溉设施、避雨设施都支持了我们。今年的口感、脆李个头都好,一亩地能达到3000至4000斤。”

巫山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万正西:“产业不断壮大,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在重庆,像脆李这样的帮扶产业,已覆盖全市超95%的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与此同时,脱贫劳动力的“就业饭碗”也端得更稳。在城口,当地积极引进扶贫车间,把工厂建到村里头,把岗位送到家门口,群众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重庆美缀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员工谢芳:“每月既能拿4000多块钱,又能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收入还稳定,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监测帮扶机制的优化也是重要一环。当前,我市正提速建设“社会 · 渝悦 · 防贫”数字应用,依托大数据、智能模型等技术,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在黔江区太极镇鹿子村,村民杨凤莲的丈夫因意外身故,家里两个孩子还在上学。系统识别出风险后,第一时间推送给镇村干部,经过入户核实,“量身定制”的帮扶措施随即跟进。

黔江区太极镇鹿子村村民杨凤莲:“给我们家里办了低保,孩子读书也有补贴,工作这些也给我安排好了。”

黔江区农业农村委帮扶科工作人员向宵:“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动态跟踪帮扶成效,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农业农村部门介绍,过渡期以来,我市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3万户、9.03万人。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83万人以上。在国家考核评估中,重庆已连续6年获得“两好一优”等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