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开州:护崖柏点“绿”成“金”

近日,我市发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案例,开州区护崖柏点“绿”成“金”入选。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崖柏曾一度濒临灭绝,如今通过科研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不仅摆脱灭绝危机,更成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崖柏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此前一度被认为灭绝,1999年被重新发现。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我市在位于开州区的 重庆 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立了 国内首个区域性崖柏资源数据库 和崖柏野外种群数据库, 保护区人工扩繁崖柏300余万株,野外回归75万株, 扭转了崖柏的灭绝趋势。与此同时 ,崖柏的全国范围适应性研究也加快推进,目前已在国内11个省份建立了70余个迁地保护和适应性栽培基地,平均成活率达65%以上。在内蒙古乌拉山,去年8月移栽的崖柏如今长势良好。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周李萍告诉记者,发现一个是它明显的长高了,平均的话是每一棵基本上都是能够达到十几公分的,然后它的这个地径,也是明显的是粗了一圈。

研究团队还对崖柏的药用和香用价值进行挖掘,成功提取崖柏精油,目前已注册60余个商标,为崖柏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与周边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附近村民年均增收2.5万元。

开州区雪宝山镇上华村村民杨远见说:“在我们家门口崖柏基地,扦插苗子、除草、施肥,我们一天做这些活,大概有九十块钱一天,再加上土地流转有一万多块钱,我们觉得很满意。”

从“灭绝物种”到“生态财富”,崖柏的重生探索,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方案”,也成为重庆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邬黎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崖柏的保护和科研工作,深入探索崖柏综合利用路径,将濒危植物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  作者: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 特约记者 陈永松 王晓宇 梅浩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