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医疗机构是人员密集场所,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比较集中,消防安全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去年6月8号,黔江民族医院曾发生过一次火灾,大批住院病人被紧急转移,造成的损失不小。这次火灾过后,医院方面是否有了足够的警醒,是否吸取教训对消防隐患进行了整改?近日,《今日关注》记者特地去到黔江进行了调查。
这就是去年6月8号凌晨三点左右,发生在黔江民族医院老院院区的火灾,正在燃烧的是住院部顶楼,大火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被扑灭。
2025年11月6日,记者专程来到黔江民族医院老院院区,重返去年的火灾发生地。在住院大楼的顶楼,记者吃惊地发现:顶楼洗衣房内,电线私拉乱接的情况非常严重,部分电线甚至没有穿管;潮湿环境里使用的开关面板破旧不堪,没有加装必要的防护装置;原本具有疏散逃生功能的楼顶,搭建了大片金属雨棚,晾晒了不少衣物、被褥等易燃物品。这么多的安全隐患,管理者难道视而不见?
记者:“你平常的职责里面 ,包不包括安全方面的检查 ?”
黔江民族医院老院院区行政后勤中心卢帮友:“包括。”
记者:“那你看到没有?”
黔江民族医院老院院区行政后勤中心卢帮友:“我一般没进来。”
记者:“该不该进来呢?”
黔江民族医院老院院区行政后勤中心卢帮友:“下面我都在巡查。”
记者:“该不该进来呢?”
黔江民族医院老院院区行政后勤中心卢帮友:“该进来。”
楼顶成了巡查盲区,那住院部楼道呢?记者走访了儿科、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等多个楼层,发现不少楼道都摆放了病床,有的地方甚至还被柜子所占据。一番询问后记者发现,病床摆放在楼道,并非因为正常床位不够,而是有人为了图方便。
记者:“有病床没有 ?”
呼吸内科接诊台护士:“有病床。”
记者:“为什么不住在病房里,而在楼道里?”
呼吸内科接诊台护士:“最开始没有病房,现在叫他们搬也不搬。”
记者:“有没有病房?”
呼吸内科接诊台护士:“有病房。”
记者:“你们楼道里都安了(病床)?”
呼吸内科接诊台护士:“这是过渡病房。”
记者:“一年到头都安着吗?”
呼吸内科接诊台护士:“对,是的。”
楼道被挤占,一旦发生紧急事件,会影响到人员疏散。而这样的情况,医院方面似乎见惯不怪了。
记者:“平常有没有注意到?”
黔江民族医院老院院区副院长张霞:“没有,确实没有。”
记者:“还是该注意到。”
黔江民族医院老院院区副院长张霞:“马上整改。”
记者:“平常都不去看,不去整改吗?”
黔江民族医院老院院区副院长张霞:“可能我们(后勤)人员是换的新人嘛,这一块可能忽略了。”
看来,去年6月的那次火灾,还没有引起医院方面足够的警醒和重视。
记者:“它是发生火灾之后,又出现的这种情况,应不应该?”
黔江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石新弘:“……”
记者:“我们觉得那儿已经发生火灾了,肯定对这个区域就要重点关注,积极督促整改,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工作并没有做。”
黔江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石新弘:“下来我们来督促,并现场去检查。”
老院区是这样,那新院区又如何呢?采访期间,记者也到黔江民族医院新院区进行了走访,发现这里的消防安全工作相对更加规范,没有发现明显隐患。医院行政后勤中心主任向航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区应急局等部门来新院区进行了检查,给出了问题清单,他们随后按照清单逐一进行了整改,结果唯独遗漏了老院区那边。
黔江民族医院行政后勤中心主任向航:“对老城院区这边关注度不够高。”
记者:“为什么呢?”
黔江民族医院行政后勤中心主任向航:“重点在新院这边嘛。”
采访期间,记者还走访了黔江区大十字购物广场、新田居民点、新华大道中段、大通豪庭小区等多个区域,相继发现了楼道堆积杂物、车辆堵塞消防通道、疏散通道被上锁、本该常闭的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等多个问题。记者随后把这些情况,反馈给了黔江区应急管理局。
黔江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石新弘:“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专班,对三个方面的问题 ,结合冬季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大的排查,确保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去年那场大火过后,黔江民族医院理应认真对照消防安全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而负有监管职责的应急、消安委等单位,也应当做好日常监督、检查,不过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些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冬季是火灾高发期,希望相关单位能认真对待暴露出来的问题,尽快采取措施切实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