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重庆国资国企在改革中突破、在发展中担当,主要指标稳定增长、发展质效向上向好。在9月28日举行的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国资委、市属国资国企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具体情况。
“十四五”期间,我市国资国企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截至2025年8月,市属国企资产总额 从“十三五”末的4.1万亿 突破到5.8万亿元,年均税收从“十三五”期间的257.5亿元,增长到“十四五”期间的279.6亿元,9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五年累计投入10137亿元,完成机场、轨道、高铁、高速和水资源配置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
市国资委主任曾菁华:“市属国企户数从2260户压减至679户,推动亏损面 亏损额实现‘双下降’,累计盘活资产2358亿元,全面实现了政企‘脱钩’,经营性国有资产100%纳入国资集中统一监管。”
市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嘉熠:“推动我们的国企从传统的‘生产制造’向‘智能智造’、‘智慧创造’跨越,科技型企业从133家增加到了205家,高新技术企业从87家增加到了148家。”
此外,重庆市属国资国企保障民生“有温度”,在公共出行、城市功能、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满足市民日常生活与高品质发展的需求。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董事长石继东:“轨道站点50米内公交换乘覆盖率达84%,轨道最小发车间隔优化至2分30秒。”
市地产集团董事长李仕川:“完成中央公园、照母山、大学城等片区开发约8000亩,争做‘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建设者、创造者、引领者。”
市农投集团董事长刘波:“建成了一批智慧生态牧场、智慧生态种猪场,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重庆银行董事长杨秀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利率下降幅度超30%,无还本续贷占比达26%,提升一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