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座以超过两万座桥梁闻名于世的“桥都”,曾几何时,庞大桥梁投下的阴影里,多是闲置的边角、杂乱的堆积。如今,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实践中,一场华丽的蜕变,正在桥下悄然进行。
下班时间和每个周末,北滨路的热闹是双份的:桥上车流如织,桥下帐篷朵朵,跑者轻盈掠过,一派闲适自在。这里是市民蜂拥而至的休闲新宠。
市民:“一个是不晒,还有一个是淋不到雨。”
市民:“跑步氛围比较好,风景比较好。”
市民:“绿化搞得好,现在下来的路也很好。”
舒适的背后,是精心编织的巧思。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聪:“重庆的桥下空间,因为地形的复杂,比其他地方可能更具有挑战性一点。”
记者廖洋益:“高低起伏,刚刚咱们已经上好几个坡了。”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聪:“像这个地方空间都非常狭窄了,但我们也不希望去改变桥下的结构,因为结构的安全也非常重要,所以因地制宜做了这样的坡道。另外一个是增加跟腹地之间的联系,有桥、有电梯、步梯、驿站,通过这样一些设施,可以快速把人流能够带到江边来。包括我们的铺装都非常耐水淹,而且能够快速清洗的,包括这些植被的选择也是一样,很多植被甚至可以在水下待半年。”
重庆桥下的“魔术”远不止北滨路一处。苏家坝高耸的立交桥下,是集合了智能洗车、充电桩和停车位的“桥下服务区”;渔人湾码头桥墩间,回响的是跃动的音符,这里已成为年轻人热爱的“桥下音乐空间”;而在九龙坡九滨路,桥下空间更捧回了一座“世界滨水设计大奖”——一座充满活力与设计感的滨江篮球场在此诞生,让运动与江景奇妙交融。
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聪:“桥下空间改造可以说是一个小切口,会带来比如说我们整个这种建设的一些系统化,还有包括绿色生态的这种考量,以及包括社区治理方面的一些创新,可以带来治理当中的一个实践的先行。不光是直接给老百姓带来一些这种幸福感,也让我们的城市品质提升得到促进。”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朱丹 廖洋益 李旭 李佳卓 特约记者 陶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