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重庆的一张“金名片”。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各地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工厂内的循环经济链,到园区里的绿色产业链,重庆制造业追“新”逐“绿”势头强劲。
废硫酸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危废品,不仅处理难度大,还容易造成污染,被业内视为“老大难”。而在位于长寿的川维化工,废硫酸却踏上了一条绿色“重生”之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再生循环利用装置,将废硫酸转化为合格的硫酸产品返回上游生产,基本实现了硫元素的内部循环使用。
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公司安全环保部环保管理曲凯:“我们以前产生的废硫酸,不再对外进行处置,我们也不用再外购硫酸,循环利用率基本在99%以上,基本在公司内部达到生产平衡。”
同样实现创新利用的,还有生产荚膜甲基球菌蛋白的恺迪苏公司。这是一种利用天然气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新型单细胞蛋白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鱼虾等水产饲料。与天然气作为燃料的传统用途相比,可减少约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熊维江:“我们把工业用的天然气直接转化成蛋白质,设计年产量是2万吨,当于18万亩土地一年生产的大豆蛋白。”
企业降碳减污成效显著,园区也澎湃绿色动能。走进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谷数智科创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家科技企业实现集聚发展,自动驾驶车辆正穿梭在道路上开展测试。而这款外形炫酷的“重庆造”纯电重卡,主打轻量化设计,半小时即可满电出发,量产下线才十天就已经斩获不少订单。
智御维科(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曲万达:“行业平均可能在10吨或者10吨多一些,我们的自重大概轻一吨,甚至一吨多,每趟都能多拉一吨多,如果按10万公里一年来算,能多赚3万到5万块钱。”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林红 徐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