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智”理有方】“数字孪生”破解地下管网治理难题

在重庆8.24万平方公里地下,有超过23万公里的各类管线。系列报道《“智”理有方》,今天打探地下管网治理。

在高新区科学大道地下10米深的地方,有一个高3米、宽8米,规划长度达66公里长的综合管廊,这里是西南地区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地下综合管廊”。

重庆市住建委管线中心主任汤旭:“包括我们的高压电线、通信线、给水管,现在我们都把它集中搬到综合管道里面来了,相当于我们这个管廊是各类管线的一个集体宿舍。我们在管廊里面布满了数字化的神经网络。比如说,上面这些感温光纤温湿度仪,那个地方是气体的检测,包括我们这些摄像头这是巡检机器人”

重庆市住建委管线中心主任汤旭:“这个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科学城综合管廊的智慧大脑就在这里,是它的整个的控制中枢和神经中枢。(如果出现问题的话这里怎么反应呢?)它就会报警,预警的信息,会通过神经中枢和大脑自动推送给处理的责任单位,责任单位通过这条信息就能够精准地知道问题发生在了哪里,是什么问题,有多严重,该谁去处理它,可以精准地去分发任务。”

重庆市住建委管线中心主任汤旭:“现在我们进入数字孪生系统,我们到地底下看一下。你就可以看到这一个路段,你看这些管线的分布情况,各类管线它相互的距离。你要挖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了这个东西,你就能够很准确的,你挖这个就不至于把那个给搞坏了,它跟地下是一模一样的,数字孪生,就是地下是个什么东西,它把地下的情况真实地还原成这个样子。”

截至目前,重庆在建综合管廊 227公里,中心城区 6.2万公里管线已全部实现数字孪生。

重庆市住建委管线中心主任汤旭:“有了这一套东西,这几年来,我们管线事故的发生率连续下降70%,这个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朱丹 聂莹 陈善培 李佳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