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该疾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为防止疫情输入引起本地传播,我市将从8月起,每周通过重庆疾控公众号发布蚊媒监测结果,确保市民及时掌握风险,共同做好防控。
8月4日首次公布的伊蚊监测数据显示,全市39个区县中,高风险区县1个,为秀山县;中风险区县26个;低风险区县7个;达标区县5个。疾控人员介绍,蚊虫繁殖离不开水,及时清理家中的易积水区域是防蚊关键。在北碚区,疾控工作人员走进小区潮湿区域,对多处积水中发现的孑孓进行处理,并向小区居民发放防蚊科普资料。
北碚区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刘晓炜:“居家防蚊一个是要定期清理厕所、厨房、花盆等区域的积水,避免蚊虫幼虫的滋生。防蚊措施上,尽量安装纱窗、蚊帐,使用蚊香时应注意通风,外出时建议穿着浅色的长袖衣物,可适当使用花露水等驱蚊液,另外也要注意避免使用浓烈香味的化妆品,以免吸引蚊虫。”
登革热和基孔肯亚热均由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斑蚊,花斑蚊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很常见,每天日出后的两小时,日落前的两小时,是它的活动高峰期,重庆每年的四到十一月份都有发生,它的活动高峰是每年的七到九月。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副研究员王政:“值得注意的是,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一般不会直接人传人,而是通过蚊子叮咬循环传播。一般来说,有WP农药登记证号标识的驱蚊液均能有效防蚊,去山区、公园等植被多、蚊虫密度高的场所,可选择有效成分含量10%以上的驱蚊液,日常出门使用有效成分含量5%左右的驱蚊液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