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针对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安全指南和健康风险提示等,指导市民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据了解,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也就是常见的身上有黑白条纹的“花蚊子”。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痛、皮疹等。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呼吸道及新发传染病科科长、副主任医师李柏松解释,“人—蚊—人”的传播链条,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方式,不会通过日常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
疾控专家表示,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上市疫苗,人群普遍易感,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呼吸道及新发传染病科科长、副主任医师李柏松告诉记者,具体措施包括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0.5%氯菊酯处理衣物、选择装有纱窗纱门的住所、使用蚊帐等,如果市民不小心得了基孔肯雅热也不必恐慌,去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科及相关专科挂号就诊即可。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林红 徐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