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CQTV品牌节目 > 重庆新闻联播 > 正文

【民生为大】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让城市更有“韧性”

入夏以来,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在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目标引领下,各地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努力托起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内涝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顽疾。今年,万州区启动了城区内涝点整治工程,对排查出的40余处现有内涝点和模拟风险点开展系统性改造,目前已累计消除风险点15个,力争年底前“清零”。在位于万州经开区的一处整治现场,工人们正加紧进行雨水管道施工。

万州区城建中心副主任向东说:“这个点位是因为原本设计管道比较小,存在部分塌陷和堵塞。为了满足防汛要求,我们针对这1.1公里重新铺设直径1.2米的管道,确保在极端天气下,路面雨水能够有效收集和排放。”

疏通城市地下“生命线”,巫溪县老城片区雨污水管网提质改造也在提速推进。此次改造涉及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及二三级管网23.6公里,完工后,将从根本上改善老城片区排水能力,惠及居民5万余人。

巫溪县马莲溪片区改造施工负责人邹奎太说:“现已完成解放片区2.5公里、宁河中学片区1.5公里、环城路片区及城西支路3.5公里,我们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解放片区裕宁街及环城路、城西支路的雨水污水主管网建设。”

建设韧性城市,还需增强抗旱能力。在綦江,覆盖8个街镇32个村7万余人的易旱区域供水保障工程有序实施,预计9月底全面完工。位于三角镇的桐垭水厂,此前日处理规模仅500立方米,改建项目完成后,水厂日处理规模将提升至2000立方米。

綦江区2025年易旱区域供水保障工程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黎启林说:“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沉淀池1座、清水池1座、滤池1座、给水管道1.17千米,目前已完工50%。”

綦江区水利局村镇供水中心主任罗柳表示,下一步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全区405处农村供水工程整合为45处,规模化水厂覆盖农村供水人口比例由现状的58%提升至90%以上。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