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2024年,我市开展“消除城乡黑臭水体”的专项行动,要求各区县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台账清单,限期整改。可是在江津区白沙镇高屋社区,一个用于农业灌溉的6万平方米的山坪塘早就变黑变臭、污染状况严重,却没有进入当地的黑臭水体排查名单。《今日关注》,一起来关注这个被污染的山坪塘,为何成了漏网之鱼。
“像不像粪坑?臭得很,这个比粪坑还恼火。”
这里是江津区白沙镇高屋社区的竹筒丘山坪塘,水域面积6万多平方米。如今,这个超大山坪塘的水面长满了水生植物,随着气温升高,大部分水生植物已经腐烂,导致山坪塘的水体发黑变臭。不仅如此,周边还有污水流入其中,最终导致竹筒丘山坪塘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周围居民:“肯定是有污水进去才会这样,如果没有污水,是天然的水,不会这么黑。”
这是附近居民去年12月11日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到,有黑色污水不断流入竹筒丘山坪塘。居民们说,当时污水管道泄漏持续一个多月,今年1月春节前,才把管道修好。可让人意外的是,今年3月初,附近的污水管又发生堵塞,污水再次通过雨水管流入竹筒丘山坪塘。4月7日记者采访当天,污水仍在持续泄漏。
周围居民:“流了一个多月了。”
记者:“一直没人管吗?”
周围居民:“没人管。”
对此,白沙镇高屋社区表示,他们3月初就向白沙镇城市管理执法大队上报了此事。不过对于谁来维修污水管网的问题,白沙镇和白沙工业园两家却有不同的说法。
江津区白沙镇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园区中队中队长凌丰云:“我们这边把报告打给园区了,到时候他们会整治的。”
记者:“流了一个多月,怎么一直没有维修?”
江津区白沙镇城市管理执法大队园区中队中队长凌丰云:“这个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有开支的,要打报告要走流程。”
江津区白沙工业园中心规划环保科负责人向七祥:“管网这些都是白沙镇在负责,怎么执法大队说该我们管呢?”
职责不明确,难怪污水泄漏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按照国家生态环境部的认定标准,依照感官判断,水体异味或颜色明显异常如发黑或发白的,有任意一种情况的就视为黑臭水体。竹筒丘山坪塘明显两种情况都存在。而居民12月9日就把问题反映给了白沙镇政府。
居民:“我们反映过的,镇上应该晓得这个情况,已经这么久了。”
从白沙镇政府在12345热线12月17日的回复可以看到,白沙镇生态环保岗会同施工方进行了现场勘察,确定整改方案后立即进场开展整治。而对于竹筒丘山坪塘一眼可见的污染状况,曾经到现场勘察的这位生态环保岗负责人却表示,这里是否属于黑臭水体,他们还要研究一下。
江津区白沙镇生态环保岗负责人罗胜:“那个是不是黑臭水体,我们还要研究一下。”
从2024年1月到现在,江津区共清理排查了36处黑臭水体,其中白沙镇最近的是2024年12月30日上报了两处,可竹筒丘山坪塘却没有出现在排查的名单中。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指南》的要求,对于黑臭水体的定期巡查与河长制一样,村级至少每周巡查一次,街镇至少每月巡查一次,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可采访中,江津区白沙镇、江津区生态环境局都表示,他们对于竹筒丘山坪塘的状况一无所知。
记者:“你们都不知道啊?”
江津区白沙镇副镇长刁翔:“我从2023年11月份才来白沙镇,这是第一次听到。”
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阮良:“这边我问一下,马上就下去看。”
记者:“之前一直都没给你们反映过?”
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阮良:“没收到过。”
4月8日,江津区生态环境局到现场进行了查看,认定竹筒丘山坪塘属于农村黑臭水体。经过协调,决定由白沙工业园马上处理污水泄漏的问题,白沙镇负责竹筒丘山坪塘的黑臭水体治理。
今年3月31日,重庆市发布了《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就是1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按照要求,我市将在今年年底实现“全面清零、全域创建、长制久清”的工作目标。愿景美好,差距明显,希望江津有关各方认真梳理工作漏洞,切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