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视界快报 > 正文

【今日关注】治理城市种菜乱象 如何找到更优解?

聚焦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助力执政,这里是《今日关注》。在城市管理当中,居民占用公共区域种菜的现象,似乎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一边是种菜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一边是居民对于种菜的锲而不舍。宣传、劝导、制止,各种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管理往往陷入“屡禁屡种”、“屡种屡禁”的怪圈。那么,城市种菜乱象,到底有没有办法治理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綦江区古南街道的康德城小区周边,有一片山林。近两年,这里的树木遭到大面积砍伐,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菜地。

市民:“树木多大一根根的,被砍了。这些大石头,影响安全,你们上去看得到,多大根的黄葛树被砍了。 ”

种菜的山坡距离居民楼不到20米,农具棚、化粪池、垃圾堆,随处可见,臭味难闻。

市民:“晚上风一吹过来,那个臭味真的大。你把树子砍了,容易山体滑坡水土流失。”

实际上,綦江区古南街道的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在我市各地,居民占地种菜、毁绿种菜并不鲜见。剥皮砍树、烧荒积肥、私搭乱建,种菜热火朝天,带来的危害和隐患也层出不穷。

种菜市民表示,要开荒就得砍树,至于开荒的面积,想开多大就多大。而对于记者提醒烧荒有危险,种菜市民表示:“就是烟子,我就是在这里守到,就是要守到。”

记者在12345热线和华龙网问政平台查询发现,关于城市种菜的投诉,仅2024年就有2000多件。一边是不胜其扰,一边却是乐此不疲。不少种菜者告诉记者,对于他们来说,种菜既能补贴家用,更是一份精神寄托。

记者:“种菜的话能节省多少钱?”

种菜市民:“多少节省点,一天两三块钱嘛。”

种菜市民:“荒起也等于零,倒不如让我们这些来耕种,别人还要健身,我们动起来身体也好,还有个精神寄托。”

据了解,居民们种菜的地方,大多是闲置土地、储备土地和未移交的绿地。按照规定,在这些土地上不允许私自开垦种菜。那为何种菜乱象还是屡禁不止呢?

原因一:土地所有者“有心无力”。由于被开垦的菜地分布广,管理起来难度很大。

綦江区南州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土地运营部负责人李显平:“当你把树栽下去之后,没隔几天,因为栽的是小树,种菜的又把你种的树挖了、扔了,你没有那么多精力,也没那么多财力来做这个事。”

原因二:管理职责不明。对属地镇街社区来说,他们没有执法权,能做的主要是宣传、劝导,但收效甚微。

綦江区古南街道农场社区党总支书记罗华丽:“有一回逮到人了,我们报派出所。派出所说不归他们管,该城管管。结果给城管局反映,城管又说这个不归他们管。我们又给林业局这边反映,反正都没有得到解决。我们现在以劝导,引导为主,我们又没有执法权。”

大渡口区跳磴镇副镇长李刚:“我们属地来说,我们管也不对头,不管也不对头。只要你不去维护它,不出两个星期,老百姓就全部给你种起,我们清理一次说老实话,还是要很大成本,至少要花上万,几万。”

原因三:管理缺乏法律依据。据城管部门介绍,虽然根据《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在城市园林绿地内,禁止破坏城市园林绿地地形、地貌和水体,禁止种植农作物。但居民毁绿种菜的地方,大多是没有建成或没有移交的绿地,他们能做的也很有限。

大渡口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邱双龙:“有些绿地如果建设好了,毁绿占绿是可以处理的。如果绿化没有建好,建都没建,就不存在处罚的问题了。”

大渡口区城市管理局绿化科科长况宜:“虽然市里面出了一个闲置土地的管理办法,建议简易复绿,但是指导性的,没有法律处罚依据。”

整治城市种菜乱象,真的就无解了吗?走访中,记者在綦江区通惠街道见到了一个新事物。当地社区和土地所有者将已征未用的耕地平整出来,设立“共享农场”。以一平方米一年10元的价格,租给需要种地的居民。

綦江区通惠街道新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建:“我们社区专门安排了一个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比如向他们提供水源,提供监控,还有日常的环境卫生。疏堵结合,既满足他们的种地需求,也规范我们已征未用地的管理,实现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綦江通惠街道的做法,对于治理种菜乱象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全市不少地区也在进行探索,其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或许值得借鉴。比如对已征未用的土地进行分类,原来是耕地的,可以利用起来进行规范种植;原来是林地的,坚决保持原貌,已经被破坏的要进行复绿;在高速路沿线和河流两岸的,则要明确管理单位,加强执法力度,杜绝安全隐患。

眼下,我市正在开展全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城市种菜乱象看似鸡毛蒜皮,但背后却考验着超大城市的治理水平。整治种菜乱象,重在因势利导,重在结合实际,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刀切,只有找到问题根结,才能拿出解决问题的更优解。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洋 谭琴 贺宝)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