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今天的“重庆辨识度”,跟随主持人看新重庆工作室,去探访一座特别的厂房,它外表像花园,里边却堆放了上千吨的生活垃圾。
第1眼TV主持人李嘉博:“哇,这个垃圾储存坑也太大了吧。”
重庆三峰御临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部长廖志强:“这个垃圾储存坑有15层楼高,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每天有从江北区、渝北区、两江新区近100万户家庭中产生的近3000顿生活垃圾流向这里。”
主持人:“我一进来就感觉这好像是个巨型抓娃娃机,准确说应该是抓娃娃坑,这一钢爪下去能抓多少垃圾?”
廖志强:“我们的抓斗一次性最多可抓取10-15吨的生活垃圾,它将发酵好的生活垃圾抓入我们垃圾坑的投料口,垃圾进入焚烧炉内,经过干燥和焚烧产生高温烟气,最终加热锅炉中的水,使之变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汽,最后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将生活垃圾转变成绿色电能,最终并入国家电网,最后流回千家万户。”
廖志强介绍,这里就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最核心的设备,焚烧炉。
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定国:“这是全国最大的焚烧炉总装基地。这是焚烧炉,是我们引进国外技术,经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国产化,处理中国本土化垃圾得心应手。中国垃圾的特点是含水率高、热值低、需要多烘干。”
主持人:“我觉得烘干挺简单的,加大火力不就可以了?”
王定国:“烘干没有这么简单。这是一排一排的炉排,这个炉排上下错落有致,为垃圾在上面进行充分地搅动,更有利于垃圾的干燥。同时,就是我们的风孔,由圆形变成长条形,更有利于风穿透500毫米厚的垃圾层,使它更容易燃烧燃尽。”
大渡口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龙云飞表示,截至目前,三峰环境自主研发的这套垃圾焚烧炉成套技术和设备,已在全国200余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安装使用近400套,并且其核心技术和装备还应用在美国、印度、埃塞俄比亚、越南、泰国等8个国家,25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的413条焚烧线上。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重庆,像这样由焚烧生活垃圾而产生的“绿色电能”,从表面上看是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从深层次看,切中的是“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一协同发展命题。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李臻 袁梦 洪志昳 李嘉博 熊健越 特约记者 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