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王女士在某保险公司为自己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在完成投保手续后不久,接到了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由于当时她正忙于工作,便随意应付了几句,没有仔细聆听回访内容,也未对保险条款及权益进行确认。
几个月后,王女士急需用钱,想要部分退保获取现金价值。然而,她却发现退保金额远低于自己的预期,与当初投保时销售人员介绍的情况差异很大。王女士找到保险公司理论,保险公司拿出回访录音,显示王女士在回访中确认已了解保险条款,包括退保损失等内容。王女士这才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对待回访电话。
风险提示
回访电话是保险公司向投保人再次明确保险合同重要内容的环节,认真接听能确保自己清楚知晓保险责任、免责范围、缴费方式等相关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误解。
查实产品要素:
√ 险种名称(与合同是否一致)
√ 缴费期间(与代理人告知是否相符)
√ 保险期间(是否与需求匹配)
核对销售承诺:
● 收益演示(是否注明"非保证")
● 免责条款(是否逐项确认)
● 特殊约定(是否有附加协议)
温馨建议
认真对待回访:投保后留意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接到电话时,若当时不方便,可与回访人员协商改约时间,确保有足够时间认真听取并回答问题。
仔细核对信息:在回访过程中,对于回访人员询问的保险合同关键信息,如投保人、被保险人信息,险种名称、保额、保费等,要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不懂就问:对保险条款中有疑问的地方,如保险责任的具体界定、理赔条件等,在回访时及时向回访人员提出,要求其详细解释,不要不懂装懂,草率确认。
监管武装
■ 银保监会规定:回访需涵盖6大要素(投保人信息、产品条款、免责事项等)
■ 双录补强:2023年推行"回访+双录"双重确认模式
终极防护
善用犹豫期:回访存疑可以在犹豫期内申请解除合同,避免资金产生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