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从何而来 向何而去?重庆社科院专家解读重庆的城市之路

微信图片_20200730164555

重庆政区形成有历史的必然

重庆社会科学院网:重庆行政区划主要变迁情况如何?有哪些特点?

吕昕:行政区划是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一个行政区划应当有一定的地域范围、一定的人口数量、存在一个行政机构。现代的重庆直辖市,是中国的34个省区直辖市之一。重庆直辖市是个新型的直辖市,是一个具有省级架构的城市群。

从春秋战国时期,巴人在江州(今重庆渝中半岛)建立巴国,到1997年重庆再度直辖,在长达大约三千年的历史中,以重庆为中心的政区经历了若干次分分合合,但辖区核心区域还是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在空间上,现代重庆政区变化非常大。历史时期尚没有一个可以同今日重庆直辖市相对应的地域概念。重庆在古代也是一个后起的概念,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后以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为核心的约6700平方千米的区域才被始称为重庆,而重庆一名的地域概念在明代才开始突破2万平方千米;民国初年重庆仅为商埠名称;1929年,重庆建市,初期面积仅数十平方千米;抗战时期也仅有300平方千米;1950年代后也不过6700平方千米,突破7000平方千米也只是40年前的事:1983年市、地(重庆市与永川地区)合并,市域面积达到2.3万平方千米,1997年重庆直辖,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并入,市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千米。

公元前316年,秦派张仪、司马错征伐巴蜀,设置巴郡,确立了秦汉四百年间巴郡的基本版图。东汉晚期的巴郡分置,先是一分为三,继而再分为四、为五,奠定了巴地(重庆、川东)的政区基本格局。从公元3世纪初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近1800年间,5个或更多的平行的政区单元长期存在。巴郡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的重庆市和涪陵地区,巴西郡相当于南充地区,巴东郡相当于万县地区,宕渠郡相当于达县地区,涪陵郡辖区则基本与黔江地区吻合。与重庆最为接近的地域概念是“三巴”,即巴郡、巴东郡、巴西郡,它与陕西又称“三秦”,山西又称“三晋”一样,都是表示由数个次级政区所组成的一个一级政区。

重庆及周边政区的变化,有三个特点:一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滥置州郡县:二是隋唐时期的区域开发及随之而来的大量县的设置;三是毁灭性战争对区域的破坏。

东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县的变动非常大、特别是州一级。蜀汉时,三巴地区无一州之设,成汉时始置荆州,到梁朝时置有楚州、信州等2州,西魏时已有巴州、合州、临州、信州等4州,到北魏时更有楚州、合州、奉州、临州、南州、开州、容州、信州等8州之多。大抵南朝(梁时期)一州的疆土相当于东汉末年一郡之地,楚州相当于巴郡,信州相当于巴东郡。北周时,一州的疆土仅相当于东汉中期的一县之地,一郡之地不抵半县。有的一州只辖一郡,一郡只一县,如临州只领临江一郡、辖临江一县,甚至有州而无郡县。如北周保定四年(564)所置的奉州,即无郡无县。十羊九牧,成为这一时期巴渝政区的真实写照。

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巴”地区先后置县28个,到元和年间(820年左右),“三巴”地区共46县,五分之三的县置于隋唐,并从长江、嘉陵、乌江干流深入到三江的二、三级支流地区。

宋末从1235年开始到1279年的长达40余年的宋蒙(元)战争,将历经数百年发展的嘉陵江流域摧毁殆尽,物华天宝毁于一旦。其中,今潼南区境内唐宋先后设有青石、遂宁、崇龛、铜梁4县,宋代以后历经元明清,一县未设,直到民国初年才设置东安县(后改称潼南);今南部县境内,宋代设有西水、新井、新政、南部4县,元明清仅有南部一县;潼川府(唐梓州)唐宋为与成都齐名的大都会,今日仅绵阳市下一普通县(三台县)而已。一场旷日持久的摧毁性战争,对区域的破坏有多大、影响有多深远,由此可见。

重庆城市功能变迁及其影响

重庆社会科学院网:重庆城市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其间的城市主要功能和地位如何?

吕昕: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所建筑和居住的城市的功能和定位是不尽相同的。一般认为,早期的城市大多来自对当地居民自我保护的需要,但是,在任何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其功能往往都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合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民族等多重作用。在重庆城市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不过,在特定历史时段中,城市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功能会凸显,可以代表d当时这座城市的功能,彰显其地位。

就重庆城市的发展历史看,我认为,以城市功能的视角看,重庆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军事重镇重庆城。早在战国时期,位于奉节的扞关便是巴楚冲突中的重要军事要塞,巴郡江州被张仪作为攻击楚国的战略要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天下呈现出南北对立的局面下,无论是北方政权还是南方政权都觊觎巴蜀之地。对北方政权而言,占领四川就形成了顺流进取之势、占据了对江南政权居高临下的优势;对南方政权而言,巴蜀之地是保护政权的命门,否则护卫南方政权的长江天险,便不复存在。江州(重庆)在这一段时期内是双方攻防枢纽,究其原因,是因为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水路交通枢纽所在。沿长江西进至重庆,可分别由内水(今涪江)、中水(今沱江)和外水(今岷江)进至成都平原,无论是出川还是入川,占据重庆,便占据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支点。

南宋时期,巴蜀地区经历了更大规模的战争。在南宋与金、蒙古的长期战争中,四川特别是重庆地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余玠担任四川制置使后,以重庆为中心建立的四川山地城防体系,在抗元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259年合州钓鱼城之战,元军主帅蒙哥被击毙,不但延长了南宋国祚,亦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这是重庆第一次具备世界名望。从这个意义上看,早期的重庆城,军事功能凸显了城市地位。

(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明清以后,国家在大一统环境下,重庆城市的军事价值有所下降,但由于水陆交通的发达,重庆逐渐成为川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清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西方列强对中国西南内陆的入侵,重庆作为西南地区商贸桥头堡地位越来越突出。1890年重庆开埠后,传教士和殖民者迅速涌入重庆,一方面带给西南内地人民以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为重庆引进了西方近代文明。

在很短时间内,作为长江上游交通枢纽的重庆,快速集聚起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要素,将重庆从一个水路码头迅速转变为一个经济贸易中心。四川的第一家工业企业、第一家机器采矿企业、第一家现代银行、第一份报纸、第一条铁路、第一家电报局……都诞生在重庆。到1920年代后期,重庆在30年时间内,超越了具有三千年历史积淀的成都,成为西南最大、最先进的城市。这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经过抗战内迁,重庆更是占据了四川90%以上的工业、金融业和几乎全部的外贸。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指挥中心,重庆在世界的知名度达到顶峰。在第一版的联合国世界地图上,中国只被标注了四个城市,其中便有重庆。

(三)国内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建国后,重庆作为西南大区首府和中央直辖市,一度延续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但随着西南大区撤销、重庆降格为四川省辖市,重庆的城市功能出现了一些变化。从“一五”计划开始,重庆即被作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进行布局。重庆钢铁厂、重庆特殊钢厂、西南铝加工厂、四川维尼纶厂等一大批企业和长寿狮子滩水电站、成渝铁路、川黔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使重庆重工业在经济部门中所占比例更加突出。1960年代的三线建设,重庆被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核心地区,一大批军工、机械、仪表、化工等企业内迁,使重庆市实际成为一个重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城市。四川仪表总厂、重庆重型汽车制造厂、重庆造船厂、816核基地等大批企业、单位,都是在这一时期建起来的。

这一时期,虽然重庆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重工业基地,但就城市功能看,由于计划经济等原因的制约,重庆逐步丧失了作为西南地区交通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经贸中心的地位,城市功能单一,城市建设和发展与国内其它大城市相比严重滞后。

(四)国家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后,重庆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时期重庆走出了计划经济对城市功能的束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尽管“国家中心城市”的提法是近年才出现并赋予重庆的,但早在1980年代初,重庆的这一地位就已经开始显现了。1983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实施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这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个被授予计划单列权限的城市,并由此拉开了国内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计划单列极大地推动了重庆经济发展,到1990年代初,重庆的GDP位列国内城市前五,上交国家的税收超过了广州等沿海城市。1997年,重庆恢复中央直辖,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持;2007年,党中央决定给予重庆的“3.14”总体部署,奠定了重庆作为西部龙头的政策优势和制度保障。2017年,重庆正式成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亦将带动城市功能更大的拓展提升,成为具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潜质的特大型城市(群)。

重庆未来城市发展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重庆社会科学院网:您刚才主要从重庆城市发展历史谈了重庆的特点,请问从历史经验中,对重庆未来发展,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经验和启示?

吕昕:从重庆的发展历程上看,现在的重庆城市是长期以来多要素、多元化合力作用形成的。古人云,以史为鉴,知兴亡。我认为,就历史的经验看,未来重庆发展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资源优势很重要。充分利用交通枢纽导致的要素集聚,是重庆发展的天然利好。要紧紧抓住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发挥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和内陆开放高地的作用。

(二)区域辐射不可少。从历史发展看,重庆从来不是一座单体城市,无论是作为军事要塞的重庆城还是作为经济中心的重庆市,都关联着周边广大区域。只有实现了周边区域联动发展,才能促进重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乃至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

(三)机遇挑战都很大。任何发展都有时间窗口制约,错过历史机遇期,城市发展会受到极大影响。重庆曾经抓住了开放发展的机遇,一跃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曾因为体制机制的制约,错过了发展的宝贵时机。面对21世纪国际化、全球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唯有赢得挑战,以重庆为核心川东城市群、以重庆为重要节点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才可能有几何级数的进步,跻身于世界一流城市群。

(四)唯有奋斗多壮志。从历史看,从当下看,城市发展是不进则退,中国十大古都能进入今天新一线城市的,不超过半数。重庆从一个落后的内陆要塞成为具有现代国际化大都市潜质的中心城市,持之以恒奋斗是不变的主题,这也成为重庆城市性格的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巴人“跋山涉水、负重前行、耿直豪爽、开放包容”的文化性格,将有助于重庆在新时代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或经授权使用重庆广电集团(集团)各频道节目,版权及相关权利属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掌上重庆移动终端未标有“来源: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重庆手机台”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权利人与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视界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本网将依法处理。本网联系电话:6717586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入口

重庆手机台